世界潮流講環保,香港政府又跟着人家的尾巴跑,但做的事擾民者多,成效卻不大。早年煞有介事要推廣電動車,但社區配套不足,充電位求過於供,而且稅務優惠朝令夕改,弄得港人對電動車的需求忽冷忽熱。美國一家知名的電動車品牌曾在香港大行其道,如今每個月的銷量不足十輛,其他的品牌更不消說。
特區政府推行政策就是如此,往往虎頭蛇尾,全無章法。正準備推行的垃圾徵費措施是另一弊政,推動環保要因時、因地制宜,不能將外國的環保措施全盤照搬。
政府打算要求市民購買指定膠袋裝載垃圾,這類膠袋的費用就等同垃圾費,棄置物愈多,費用愈昂。但有幾個原因使特區不宜採取上述的徵費方法。首先,香港不同於其他地區,我們是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小市民的生活十分艱難,早前的「四電一腦」計劃已促使電器商變相將產品加價,有的電器要加數百元。
慣於睡在高床軟枕的官員可能不明白,一個貧窮家庭要用數千元去換一台家電已很困難,如今還要平白多付數百元,在他們心目中,就猶如被打劫。富人不會因稍微加價而減少換電器速度,窮人家中的舊電器若非不再合用,也不會無端端更換,所以「四電一腦」計劃對減少棄置電器實無助益。窮人買電器已要加重負擔,如今普通垃圾又要徵費,生活百上加斤。
況且港人的自律性尚不如很多發達地區,一旦實施垃圾徵費,不少人就會鑽空子,隨便將廢物丟棄街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再加上香港房屋類別甚多,譬如村屋,居民大多直接將垃圾放到小型收集站,對這類人,你又如何徵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