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九月有救生員潛水檢查防鯊網遇溺身亡,上月再有潛水工人於石鼓洲葬身大海,令工業潛水的職安問題「浮上水面」。水底環境複雜多變,工業潛水員需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屬高危工作,惟目前在港從事潛水工程毋須商業潛水牌照。有業內資深人士指,近年不少休閒潛水員註冊入行,卻缺乏工地安全意識及器械操作培訓,部分承辦商為省成本,更未有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潛水裝備,甚至無為僱員購買保險。關注團體斥港府規管過於寬鬆,對在職工友保障不足,促制訂正規課程及評核機制。
「一個程序出錯咋,差啲命都冇!」入行近四十年的註冊潛水工人周錦堂,早前在東區一個碼頭地盤「下海」搬移巨型混凝土石壆,期間負責水上支援的新人疑錯誤放置連接潛水員與陸上供氣系統、俗稱「臍帶」的氣喉,導致「臍帶」在水流將石壆推往岸邊時被夾到,輸氣頓時受阻中斷。「當時我喺十米深,感覺到條喉冇氣到,即刻要緊急升水,再深水啲真係搞唔掂!」
近年本港發生多宗工業潛水事故,且有工人喪生。周表示,行內從業員資歷良莠不齊,曾有新入職的持牌潛水工人,連身上的浮力調節裝備也不懂使用。「潛落水都唔識,做工程?根本唔係嗰回事。」他續指,潛水工作保費不菲,可高達工人薪金的一半,僱主無為員工購買保險的情況相當普遍。「行頭細,潛水員就算知冇保險都要照做,已經係行內潛規則。」
即使是潛水員賴以維生的器材,其質素及保養亦參差。資深潛水工人時港浩指,不少判頭提供的「臍帶」僅為膠喉一條,外部欠缺強化物料,容易打結甚至折斷,隨時令潛水員失去空氣供應。
此外,更有承辦商沒有提供俗稱「電話」的水下通訊器材,潛水工人一旦發生意外,只能拉扯「救生繩」求救,陸上人員亦無法得知水底環境及潛水員狀況,極其危險。
根據《建造業工人註冊條例》,地盤內的潛水技術工作均須由「潛水員(建造工作)」註冊熟練技工進行,惟相關註冊條件並無要求工人須考獲商業潛水牌照,只需持有休閒潛水牌照以及獲醫生證明健康狀況適合潛水,建造業議會亦無提供任何安全訓練課程或技能測試證書。而勞工處九八年出版的《工業潛水的工作安全與健康》工作指引,同樣無規定潛水員須持有商業潛水牌照。
「呢行人工唔差,好多人見註冊咁簡單,就登記攞咗個證先,但技術程度、危險意識根本未達要求。」香港職業潛水協會主席楊勤亮批評,潛水工人的發證條件過於簡單,導致大批缺乏工地經驗的休閒潛水員註冊入行,而打撈及船舶維修等非地盤潛水工作,更無規定要由註冊潛水工人進行,出現事故的風險更高。「幾年前同建造業議會提議過開班教工業潛水,但對方話冇資金,最後不了了之。」楊呼籲當局正視工友的職安需要,盡快將工業潛水行業專業化,達致真正「專工專責」。
發展局回覆指截至上月底,本港共有二百六十七名註冊潛水工人,至今未有僱主或承建商因僱用未註冊潛水工人而被檢控或定罪,惟未有回應有否計劃檢討及加強規管入行要求。本報向勞工處及海事處查詢涉及潛水的工業傷亡及違反《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或《僱員補償條例》的個案,發言人表示無備存相關數字。勞工處補充指一直關注工業潛水的職安健,並不時聯同海事處就大型工程項目作突擊巡查,若發現違法情況定依法處理。
圖:朱偉坤、甘偉倫
文:林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