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新一份施政報告美其名曰「堅定前行,點燃希望」,結果淪為「一意孤行,點燃怒火」。連日來,各界狠批「明日大嶼」計劃是「逆天而行」、「公帑黑洞」、「遠水救不了近火」、「官商勾結」之聲此起彼伏,而港府有意舉債籌款建造人工島,更被質疑「禍延子孫」,為沸騰的民怨火上加油。
有團體昨日發起遊行,要求港府收回「明日大嶼」計劃,其中有家長帶着小朋友上街遊行,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香港並非無地發展,單是棕地、農地加上短租給各種豪華會所的土地,已有二千公頃;香港工業式微,工業區徒有其名,若改劃發展用途,也可以解決不少房屋問題;還有人建議,在內地買地建立港人社區,實施香港制度,面積比澳門大三倍的珠海橫琴島就是先例。港府放着這麼多拓土方法不用,獨沽填海一味,如此捨近求遠,捨易取難,不能不令人質疑其背後動機。
更招人非議的是,港府早前煞有介事展開土地問題大辯論,擺出一副尊重民意的樣子,但民意諮詢尚未有結果,港府就迫不及待拋出填海大計,這不是「與民同行」,而是「獨斷專行」。很明顯,港府擔心公眾諮詢的結果未合「朕」意,擔心受到掣肘,故決定先下手為強,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既然當局視民意如浮雲,又何必搞土地大辯論的假騷授人以柄?
港府閉門造車拋出填海大計,再次體現了林鄭「膽自大」的作風,可惜有關計劃僅屬願景,具體細節欠奉,尤其是填海費用多少,完全是「靠估」,不少人質疑香港重施故技,為爭取民意支持而故意「報細數」,並非沒有道理。事實上,港府建一條沙中線,一千億元都無法埋單;建一條二十六公里長的高鐵,也花了八百多億,而大嶼山填海堪稱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基建計劃,遠非高鐵香港段及沙中線可比,加上填海耗時二十至三十年,有很多不可測因素,莫說五千億元,就是耗盡現有港府儲備也未必能完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放風說可以發債籌款,即是反映港府對現有儲備夠不夠花也沒有信心,所以打發債的主意。怕就怕錢花光了,債也舉了,債留子孫,明日大嶼卻空蹉跎。事實擺在眼前,啟德舊機場位於市區黃金地段,發展大計拖了整整二十年,唯一的「好處」是今次風災後變成臨時垃圾堆放區;河套區發展也講了二十年,坐而論道,至今仍是荒地一塊。一屋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一個小小的大美督龍尾人造沙灘尚且拖了經年仍不見蹤影,港府如今說「明日大嶼」計劃最快十四年後見功,根本就沒有人相信。
並不是說填海不能成為拓土選項,港英時代就是透過填海發展新市鎮。惟今時不同往日,港英做得到,不代表港府也做得到,不說別的,面對南亞假難民為禍,港府敢重設禁閉營嗎?一個施政窩囊透頂、失去民心的政府,注定動輒得咎,寸步難行,「明日大嶼」隨時淪為「明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