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了多個月,中國經濟受損明顯,但特朗普的極限施壓、速戰速決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中國頑強抵抗的底氣在哪?不在於持有美債、稀土或者加稅反制措施,而在於中國擁有全世界發展最快、潛力最大、令西方企業垂涎欲滴的龐大市場。
君不見,貿易戰開打後,部分在華外商謀求盡快離開,以避開美國的高關稅,部分則選擇加大在中國的投入,迎合中國市場需求。就在上周,德國寶馬與中國一家車企重簽協議,寶馬獲得逾五成股份,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家獲得大部分股權的外國汽車生產商,這意味着更大的話事權、管理權以及更多的利潤。
而在寶馬之前,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也獲准在上海開設第一家獨資企業,特斯拉其後宣布在北京建立美國之外的另一個技術研發中心。不難預料,繼特斯拉及寶馬之後,獨資及持有大部分股權的外企將不斷增加。
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其實就是持續開放市場的進程,但是因為歐美嫌中國市場的大門開得不夠大,對它們「不公平」,因此有種種的不滿。如今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重點是吸引歐洲企業,既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體現,也是外部施壓的結果,更是阻止美歐聯手孤立中國的策略,而當美國企業嫉妒歐、日搶佔中國市場之日,就是貿易戰告終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