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防曬產品被指會污染海洋環境,間接令人類受害。有環保團體更指,防曬產品中的化學成分或是導致珊瑚白化的一個原因,因防曬產品中的化學成分或刺激水中病毒,令珊瑚抗病能力減低且較易死亡。市民若希望保護海洋,又想享受暢泳樂趣,最好是穿着長袖衣物或防曬衣。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表示,化學防曬原理是用化學成分吸收紫外光,減輕對皮膚的傷害,但由於近似動物激素,容易在生物體內累積。物理防曬則透過礦物的「光粒子」形成薄膜,阻隔及折射紫外線,即使毒性較低,但由於部分或含重金屬,「始終都唔係咁好」。他又引述外國研究指,在受環境刺激下,珊瑚會大量放出提供營養的蟲黃藻,令珊瑚白化。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表示,浸大在相關研究的實驗模型水體發現二苯甲酮、桂皮酸鹽及奧克立林,這些均是防曬產品中常見的紫外線吸收劑:「唔好話食咗受污染嘅魚,搽喺皮膚都會吸收入體內」,但分量不多,即使皮膚吸收也僅屬微量,故至今未有研究能證實對人體有害。他建議市民選擇天然的物理性的防曬產品,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及氧化鋅,對人體無害。另一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則建議市民塗抹任何化學產品都不應過量,並盡量避開皮膚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