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第二代治療精神分裂藥物 提升患者社交興趣

治療精神分裂藥物可分為第一代、即舊藥和第二代、即新藥兩類,暫時未有第三代藥物出現。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包括Haloperidol及Trifluoperazine會較易產生各種肌肉痙攣的副作用,而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包括奧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阿塞那平及魯拉西酮等,抽搐副作用較少,療效與第一代藥物相若,加上前三者的專利權已過,價錢大大下降。在一九九七年,一粒奧氮平要十七元,現時只需五角,故現時使用已過專利權的第二代藥物已成為國際間治療精神分裂趨勢。

為親友醫護輔導創造機會

不少第二代精神科藥物面世,不但控制陽性病徵、即幻聽及幻覺,而且陰性病徵亦同樣改善,病人對社交興趣有所提升,家人、醫護人員及社工才有機會作出輔導,提供進一步復康計劃,但患者必須每天定時服藥才能控制病情及避免復發,若不依從指示每天服藥,患者會容易復發。

研長效針劑 冀防止復發

有研究顯示,即使服食第二代精神科藥物,只有少於六成病人能遵從服藥,令再次住院機會大增。每次病發,腦部的灰質會減退,功能受損,令日後復康變得更困難,阻礙患者重投社會。為了改善患者對藥物依從性和減低復發機會,多間製藥公司研發長效針劑,現時已經有三個月一次的針藥,多國政府都投放更多資源替病人注射長效新藥,望有效防止病情復發。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