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亂告拾荒者 指引不清頻衝突

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七月廿三日,食物環境衞生署專責執法小隊在北角票控拾荒長者蘭姐棄置垃圾。七月廿六日,民間團體拾平台發起網上聯署運動,要求撤銷控罪。七月廿七日,筆者與張超雄、朱凱廸和區諾軒出聯署信,要求約見食環署署長。七月三十日,我出英雄帖給署長劉利群,要求她跟筆者一起參與「拾荒體驗學習」,當一天拾荒者。八月十三日,拾平台向食環署查詢,得知署方將對蘭姐撤銷票控。八月十五日, 蘭姐出席記者招待會,交代事情始末,蘭姐表示經此一役,身心俱疲,入院九天,將正式退休,會以綜援過活。

告完又撤 反映署方行政混亂

事情看似告一段落,惟背後反映了:一,食環署「告完又撤」的行政混亂;二,食環署上至官員及下至職員,均不清楚拾荒群體的工作狀況,以致社區執法屢生衝突等問題仍未解決。

「不是阻街也不是垃圾蟲,拾荒是一種工作,還拾荒者尊嚴與身份!」不論是「英雄帖」或是「情書」,筆者請署長落區,都是希望署長親身體驗體察民情。可惜,署長的回信,對體驗邀請隻字不提,並「射波」予民間團體「拾平台」,說等候對方草擬的「民間指引」,待署方發落。顯然,食環署未有從「告完又撤」中學到教訓,這種向弱者抽刃的態度恐怕在日後只會繼續製造更多「蘭姐」事件。言猶在耳,在上水拾紙皮的黃姐因病入院兩周,出院後發現不但生財工具「鐵車仔」被沒收,連帶過萬元的現金儲蓄也不知所終。署方當然可以說是「有法可依」,以及「正在了解事件」,但總不能是一句「No Comment」了事。

港府失策 無視長者貧窮問題

筆者常說,若在街上有機會遇見拾荒者,必須向他們說一聲「多謝」及一聲「對不起」:多謝拾荒者為香港的辛勞,他們一直為香港的環保回收及垃圾整理付出良多;對不起就是大家都沒有認受拾荒者的工作,以致他們不斷受苦,不斷被欺壓。

香港人一定知道,每天在街頭巷尾總有機會與拾荒者擦身而過。拾荒現象並不是個別社區問題,只要張開眼睛「直視」拾荒現象,便會明白拾荒是一種工作。香港貧窮人口多達一百萬,長者貧窮佔三十三點七萬。拾荒現象反映了各種政策的失靈,包括:扶貧、安老、房屋、勞工、醫療等政策均出現問題,沒有做到提供基本生活功能。長者拾荒不是興趣,更不是為了細藝,這切切實實是長者貧窮問題。若一味視拾荒行為是違法,一味只懂無情驅趕,甚至又拉又鎖,充公手推車,那只是政府選擇視而不見而已。

跟食環署前線職員接觸,筆者知道他們都是受害者,一方面政府既無拾荒者政策,另一方面食環內部亦沒有指引給前線職員參考,那執法人員惟有官僚僵化地擔當爛頭蟀,成為被公眾指罵的代罪羔羊。要解決拾荒者、食環署前線同工及政府三輸局面,就是政府要正視問題,確認拾荒者的工作身份,跟關注團體一起制訂拾荒者友善政策,至於那些官腔、冷處理、轉移視線的伎倆,則可免則免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