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政府落實從八月二十三日起,向總值160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對象包括半導體、電子、塑料、化學品、鐵路器材等受惠「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商品,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貨幣及互聯網戰,亦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大綱或進一步推遲推出。
自從二○一八年三月份的兩會後,粵港澳三地的政府和企業都期待中央政府盡早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詳情。但規劃未出,卻迎來了由美國總統特朗普點燃的中美貿易戰,港區在大灣區的企業主要以出口為主,也是中美貿易戰首要受影響者,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體經濟的廣東省佔了全國出口四分之一的份額。因此,中美貿易戰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勢必會有較深遠的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是中國規劃發展中,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國的主要高新科技產業的龍頭企業,例如:華為、中興、騰訊、華大基因等都集中在深圳、東莞等地,佔香港整體出口超過60%的電子製造業,以及傳統的加工製造業,主要的生產基地也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而這些企業正是中美貿易戰的主要對象。
現時中國的發展高度依賴互聯網,利用人民幣國際化推廣一帶一路的倡議計劃,中美貿易戰升溫將對中國帶來嚴重的經濟打擊。美國掌握和壟斷互聯網系統,控制科技產業核心零部件,是美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的最大撒手鐧。中美貿易戰的警鐘響起,驚醒了中央的決策者,近日已經就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規劃宣傳大幅降調,低調地分析研究在沒有美國支撐下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並作最壞的打算。中方必須有兩至三套準備方案,準備打一場持久而艱難的現代「戰爭」。
以上種種,可能影響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規劃,中央會更謹慎低調處理,以免進一步刺激特朗普及美國的反華派。而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的定位需要更周詳考慮和布局。特別在如何降低大灣區經濟影響,吸引外資繼續支持大灣區經濟發展,更需作出放寬投資條件和降低經營成本,以彌補被徵收巨額關稅的損失和心理層面影響。綜合以上分析,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大綱可能會進一步推遲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