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擬上調安老院舍的法定最低人均面積,近日惹起不少爭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明言,如按部分團體建議將安老院的最低人均面積上調至九點五平方米,估計私人院舍結業的情況會更明顯,會減少約六千個宿位,令私院輪候時間延長至兩至三年,即是與津助院舍的輪候時間相若,故認為人均面積由現時六點五平方米增至八平方米較為適合。
羅致光在電台節目中指出,現時私營安老院舍的空置率由一四年的約三成,降至現時約一成八,主要是供求問題造成。一方面長者數目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則是私院宿位數目有所下跌,原因是經營成本上升,包括難以聘請人手及租金增加所致。
不過,羅致光指,現時安老院舍的法定人均面積六點五平方米,是在九十年代初訂立,認為必須作出調整,因現時不論居住在私院或津院的長者,衰老情況愈來愈明顯,不少人均要坐輪椅或需要扶抱,必須改善居住空間的上限。
此外,對於政府早前決定擱置合約工時立法,透過十一個行業小組制訂工時指引,遭外界狠批有關指引是「無牙老虎」,亦對部分行業例如巴士司機毫無幫助。羅致光承認指引是「無牙」,惟不是無作用,只是未到立法水平,始終是有改善;又指若減少司機工時,巴士公司在不減班次情況下便要增聘人手,最後可能導致加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