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名在香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去信中央領導人,反映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獲中央領導人重視,且指示相關部門支持香港成為國際科技中心,但事件有人酸了,有人瘀了。
事件中,香港政府只有乾瞪眼、做塘邊鶴,明明特區高層對二十多位院士形如告御狀之舉滿腹怨氣,但當國家部門宣布新政的時候,官員們仍要鼓掌兼唱好。
港官心中有鬼,官媒卻心中有氣,日前便有官媒高調溫馨提示香港,說白了,就是批評香港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多年寸步不前,形容詞是「不溫不火」;批評香港社會對科研得把口,實際上科研經費的投入,還不夠本地GDP的百分之一,形容詞是「缺糧少彈」;最後,批評香港政府及商界的配套太差,科研成果轉化缺乏工業體系支撐,形容詞是創新科技產業「土壤貧瘠」。
三大巴摑得香港政商界口啞啞,官媒之言,明批香港缺乏視野,缺乏宏圖,蹉跎歲月已經無能,到頭來還要內地接濟科研經費,果然風水輪流轉乎?
香港缺錢嗎?內地有科學界人士表示,香港人均GDP較內地高出三倍有多,經濟成熟度更較內地強得多,如今卻要科研向北伸手,雖然國家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按中央領導人的批示,立即在政策上宣布配合,但這一調整,無異於多隻香爐多隻鬼,內地院士被搶食了,經費變相被分薄了。官媒不出聲,也對不住內地的科研界了。
在這場科研經費過境的角力中,港府是大輸家,不但內地官場譏笑,本地商界也有不滿之聲。內地科研界也輸了,那麼本港科研界得益了嗎?似乎是,但自此本港與內地科研界的競爭態勢恐會更明顯,好聽的會說相得益彰,彼此進步;不好聽的卻是學術界從來不缺爾虞我詐,咱們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