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辦公室政治」三大變局

十八大以來,因應集中權力、統一領導的需要,中共中央一系列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不斷增設、擴權、走到前台,形成了「小組治國」及「辦公室政治」體制。經過五年來的深度洗牌重塑,新時代的核心架構已然成形。今年黨政機構改革之後,對原有的小組及辦公室作出了大規模調整,多個領導小組改組為委員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常設實體機構,作為具體承辦日常事務的辦公室,亦隨之水漲船高,其運作模式發生了諸多變化。

局委兼任 高配升格

首先是辦公室主任的高配升格。過去中央的辦公室多是普通的部級官員,中央財經辦、外事辦與台辦、編制辦一樣,主任都是正部級幹部。外事辦從二○○八年戴秉國以國務委員身份兼任後開始高配,而財經辦主任如王春正、朱之鑫、劉鶴都只兼任發改委副主任。但十八大之後新設的一系列辦公室,例如國安辦、深改辦、軍民融合辦,均由政治局委員兼任辦公室主任,甚至軍民融合辦乃由時任政治局常委、常務副總理張高麗兼任,其規格可謂前所未有,凸顯黨權擴大,惟網信辦延續以往級別。

十九大時,財經辦主任劉鶴、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均「入局」,並繼續兼掌各自辦公室。這都是創紀錄的安排,劉鶴成為中央財經辦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以來第一位副國級主任;楊潔篪也是自一九九八年國務院外事辦改組為中央外事辦之後,首位「入局」的主任。這一方面強化了「黨管一切」,各辦公室進一步抬升權威,成為各自領域的運轉中樞;另一方面,朝臣家臣化、大僚幕僚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

其次,辦公室開始與政府部委合流。十八大後新設的國安辦、深改辦、軍民融合辦開始都單設人馬班底,獨立於其他機構。這源於當時權力洗牌需要破舊立新,自然要另起爐灶、重新搭台。而如今整合之功大局落定,黨政軍民學實現了一盤棋,毋須再疊床架屋,而要適當精簡機構布局,減少多頭管理和職責分散交叉。

黨政合流 肩挑兩擔

今年三月中央部委改革之後,多個辦公室與政府部委整合,一肩挑兩擔。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本附設在中財辦,而今與農業部合併組建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兼任農辦主任。中央國安辦原亦單設,如現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就曾任國安辦常務副主任。今年三月之後,新任國安辦常務副主任由國安部部長陳文清兼任,深改辦常務副主任穆虹則成為國家發改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這都是整合信號。

而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委員會辦公室都設在已有機構,如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兼任法治辦副主任;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審計署。表面上,這好像是對政府部委的重視,實則不然。黨政合流後,行政取名,黨務取實,這些機構其實已變相劃歸中共中央系統,只是名字仍掛靠在國務院序列。

第三,辦公室陣容重組。由於相對部、委等規範化機構而言,辦公室的撤併組建要靈活得多,故而最能直觀反映權力沉浮。如前述的國安辦、深改辦等,就是加強黨中央集中領導的關鍵部署。

而受到整頓的領域,相關辦公室往往就面臨終結命運。在十八大之前,政法系統經過多年經營,不斷做大,在政法委之外,尚有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各設辦公室。已落台的政法高官中,周本順曾兼任綜治委副主任,李東生兼任防邪辦主任,楊煥寧兼任維穩辦主任。今年機構改革,這幾個機構及其辦公室悉數撤銷,一定程度上是清理餘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