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年輕教師面臨生活、教學、學術的三重壓力,號稱「三座大山」。他們在思想上、學術上、學業上不成熟,在生活上處於囧境,在發展前途上還缺少事業的長遠謀劃,工資不足以維持生活,卻仍面臨着足夠大的教學和科研壓力。選擇生活,學術受影響;選擇學術,生活受影響。兩者兼顧,除非出生在官二代富二代家庭,出生於窮二代,既顧不了生活,也顧不了學術,只有苦熬。苦熬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並不一定光明。
科研壓力是年輕教師事業謀劃的終生壓力,正確的科研方向是年輕人成功的基礎和前提。科研不但要選擇一個方向,而且方向必須選對,選對了科研方向,學術之路會愈走愈寬;科研選錯方向,如同女人嫁錯郎,男人選錯行,學術人生就此荒廢。人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無知,科研方向能否選對,大多數都是靠機遇和命運,極少靠個人的理性與智慧。
大學的學術台階具有明顯的層級性,從助教、講師、副教授到正教授,講師、副教授、教授還分為好幾個級別的崗位。正教授各個大學還有各種地方糧票,還有省和國家級各種人才計劃的評定,學術事業的階梯一個層級一個層級的往上走,有的人走到講師就停滯不前,有的人走到副教授就結束了學術人生,有的人走到正教授也就走完了學術人生。正教授之後再無學術,只有生活。
沒有科研,沒有在南大和北大核心雜誌發表的論文,甚至沒有在各大學通過土政策規定的A刊、B刊,大部分人也只能止步於副教授。到了教授這個階段,生活才會得到明顯改善。如果不破格,即使是不斷努力,從助教到講師是兩年,博士畢業直接成為講師。從講師到副教授是五年,從副教授到教授是五年,等到評上了正教授已是四十多歲,四十歲左右評上教授,交換價值處於頂峰,各大學招聘年齡基本限制在四十五歲就是明顯的例證。
職稱評定具有等級性。職稱評定基本上分為三個等級,論文排第一,專著排第二,項目排第三。項目本身具有等級性,國家級項目排第一,省部級排第二,地方項目排第三。課題經費具有等級性,錢愈多級別愈高。項目經費還得加項目名譽,國家級項目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穩坐頭把交椅。年輕教師在國家級項目上明顯處於劣勢,申報國家級項目需要有前期研究成果,年輕教師被前期研究成果封住了申請的道路。
學術論文發表具有歧視性。學術論文發表的歧視性對年輕人傷害最大。對大部分青年教師來說,發北大核心容易,發南大核心困難。現在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每兩年就要進行一次評估,雜誌之間競爭激烈,尤其是南大核心競爭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為了在競爭中免於被淘汰,著名學者、長江學者、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的學者的論文就成為雜誌的首選。專家學者學術影響力大,學術論文寫得質量高,轉引率高,影響因子大,保住南大核心的穩定性自然強。這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可望而不可即。
學術選擇也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為學術而學術,生活是手段,學術是目的;另一種是為生活而學術,生活是目的,學術是手段,當學術不能改善生活,學術棄之不用。極小部分年輕教師安於清貧,安心搞學術,把學術本身視為基本生活樣態。為了學術而學術的年輕教師,基本上會逐漸成為大學的精英,成為大學教育中的靈魂人物。大學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能夠稱之為大學,才能夠具有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可惜這部分人太少,而且一旦成名之後,部分人還會被社會功利所裹挾和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