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官富民窮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一方面港府庫房滿瀉,另一方面貧窮人口不減反增,成為社會一切亂象之源。倘港府繼續無動於衷,高官繼續置若罔聞,香港離「港蹶」也就不遠。
香港官富民窮到了甚麼地步?看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便一清二楚。港府本年度財政盈餘接近一千四百億元,財政儲備衝破一萬一千億元大關,相當於二十七個月政府開支,對於只有七百餘萬人口的香港來說,這樣豐厚的儲備顯然不切實際,也比回歸初期財政儲備相當於十二個月政府開支高出很多。與此同時,本港貧窮問題持續惡化,最新貧窮人口已升至一百三十多萬,每五個港人就有一個貧窮,說基層市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不誇張。
最荒謬的是,港府不是趁着庫房漏油大手筆解決貧窮問題,反而錙銖必較,預算案一味「厚中產、薄基層」,令貧窮問題雪上加霜。儘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急急補鑊,欲透過關愛基金補漏拾遺,但此舉卻引起更多爭議,例如如何找出需要補漏人士、行政費用開支若干、補漏對象是否公平等等。有錢也不懂用、不肯用、胡亂用,將派糖派成災難,港府官僚之窩囊無能,簡直到了舉世無雙的境地。
事實上,扶貧向來是港府高官撈取民望的做騷工具,有需要就高高舉起,無需要就急急放下,所謂關愛共享不過是嫌貧愛富的遮羞布而已。有社福機構調查發現,在快餐店度宿的無家者人口急速上升,由二○一三年的五十七人,激增至去年的三百八十四人,升幅達五點七倍,令人咋舌,同時印證了港府愈扶愈貧的不堪事實。正如「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指出,「快餐店難民」激增是本港基層民不聊生的反映,是公屋政策失敗、上樓無期的後遺症,更是港府漠視無家者的冷血涼薄憑證,可謂一語中的。
有頭髮無人想做瘌痢,如果可以選擇,有誰願意棲身於快餐店一角受人白眼?香港作為世界有數的富裕社會,貧富懸殊卻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既是悲哀,更是恥辱。按道理,港府有的是錢,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惟事實恰好相反,癥結顯然出在用錢的人身上。可以看到,港府高官不是生活離地,就是守財奴上身,由市民抱怨港鐵太擠,高官說「等多一班車」,到市民要求全民派錢,高官說「不應着眼盈餘分配」,再到港府一把手連八達通也不知為何物,結果政策全屬閉門造車,藥石亂投,適得其反根本不足為奇。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為基層市民解厄紓困,為無殼蝸牛提供片瓦遮頭,是每個政府應有之義。無奈事實擺在眼前,本港房屋問題愈演愈烈,上樓難成為港人不能言喻的痛,連快餐店也要為無家者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每天睡在高床軟枕的高官到底做過甚麼?如果執政者不能將百姓的冷暖榮辱放在心上,如果官富民貧的情況不能扭轉,民怨火山爆發就是唯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