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潭水塘文物徑是市民郊遊之選,為港島居民供水的大潭水塘由四個水塘合成,其中儲水量約十四億加侖的大潭篤水塘今年適逢落成一百周年,大潭篤水塘完工於一九一七年,水塘規模當年曾是英聯邦之最,故有「亞洲第一壩」之譽,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有學者梳理了一九一○年代建水塘時「以水淹村」的歷史,並搜集當年施工地盤瓦片及魚雷狀舊式玻璃汽水樽等文物,現考慮將相關文物提交至古物諮詢委員會,評估古蹟價值。
大潭水塘文物徑沿途共有廿二項逾百年歷史的香港法定古蹟,包括水壩及石橋等,吸引歷史發燒友到場打卡。港大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教授潘新華透露,二○一二年起他展開香港花崗岩石發展研究,期間於土地灣找出興建大潭篤水塘所用的沉箱與井口,於是考察水塘施工地盤遺址,找出約三十件百年歷史的文物,並重組當年興建過程中引水淹沒大潭篤村的歷史。他指出,當年屬首次有水塘工程要淹蓋整條村落,並為此安置了約七十位村民及賠償共五千多元。
大潭篤水塘工程歷時五年完成,曾有「亞洲第一壩」美譽,潘冀望日後有機會設展覽室展出相關文物,成為文物徑的新增景點,讓市民了解屹立至今一個世紀,繼續為居民服務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