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管治,在歐美或內地,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官僚化與功利化。官僚化是體制僵化不變,集權於行政部門,排斥傳統大學的學問與教授為主的辦學方針,一切以行事方便和官僚的利益為依歸。
功利化是把大學變成升官發財的短視目的的工具,一切向錢看,演變出爭奪國際排名來弄虛作假,排斥大學長期發展,學科的配置也墮落為單純市場取向。香港的例子是大學變成以工商管理學科為主,排斥基礎學問的數理、人文社會科學,甚至不少碩士課程純為商品交易,抽掉了學問與教育內涵。功利化同樣是排斥學問與教授為主的辦學方針,也同樣是集權於行政部門。與官僚化的差別是前者抗拒發展與演變,後者則用短視功利的目標全面顛覆大學的教育。
香港的大學管治問題,除了源自英美的官僚化與功利化,還有與香港社會和中國發展疏離。香港的大學校長、副校長、院長、講座教授等,絕大多數是外籍人士或有中國以外的居留權。即使學術與教育要求國際化,但國際化不能否定本土化,也不可能把大學的管治大部分讓給對香港、中國缺乏歸屬感的人。這些人的思維以英美價值為主,他們在港推動的大學教育主要是照搬英美體制。英美大學的發展已面對許多問題,備受質疑,香港還是像殖民地時代那樣,落後英美二、三十年,卻照搬它們二、三十年前的模式。大學依然是提供就業資格,卻無法更好地與香港社會結合,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