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又有新危機!近年微塑膠於香港海域增多,部分更是肉眼難以察覺。難以分解的微塑膠容易被魚類誤食,進入食物鏈,體內含有微塑膠的魚類或成為我們的「佳餚」,人類進食這些魚類後更可能傷害身體。有環保團體首次於香港水域全面研究微塑膠,於不同地點打撈微塑膠後分析,以了解香港水域中微塑膠的種類和分布。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研究海洋塑膠污染。負責研究的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霍年亨指,團隊將設計模仿魔鬼魚的網繫於綠色和平的船艦側,魔鬼魚網的網孔只約○點三毫米,以打撈直徑約五毫米的微塑膠。研究會於全港九個海域,如內海吐露港、香港西面大嶼山及東面的東平洲等打撈,而每個海域並會於一至三個定點採集樣本。
研究於本月五日開始,昨於吐露港打撈廿分鐘後,已經採集到大量微塑膠,當中更有大塊的發泡膠片。霍表示,三日打撈收集到最多微塑膠為發泡膠粒,估計是由本地棄置的發泡膠分解出來。他預計香港西面海域處珠江口,有本地及內地海洋垃圾,因此收集到的微塑膠將會更多,而研究將最快於半年後有結果。霍續指,香港沙灘上的微塑膠問題同樣嚴重,團隊早前曾於廿個香港沙灘上採樣研究,發現平均一平方米便有五千至六千粒微塑膠,遠高於世界各地。
霍年亨指出,不少魚類均以海洋浮游生物作主要食物,容易誤食微塑膠,最後或被微塑膠噎死。部分吸入微塑膠的魚類可能變成人類食物,人類最後「自食其膠」。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朱江則表示,微塑膠為近年的新興污染物,因此需要有團體定期研究,以了解和掌握污染情況。雖未有研究證明微塑膠對人體有何影響,「但都係少吸入會好啲,始終可能影響健康」。朱建議市民減少使用膠樽和膠餐具等,港府亦應急起直追,跟從歐美國家立法禁止護理產品含微塑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