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官商合作說易行難

樓價上升停不了。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表示,自己無說過要扭轉房屋供不應求的狀況,她認同住屋問題有剛性需求,不完全是投資炒賣的問題,年輕人希望有獨立空間,對政府而言,最重要是持續增加土地供應。

覓地於是成為新一屆政府的要務甚至是首務。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內部討論的主流意見,以填海及發展棕地較為有效可行。前者解決長遠具規模的土地儲備,後者在中短期有望釋放一定數量的「熟地」,有助紓緩土地供應的緊張狀況。

維港以外填海,估計最快可於二○二六年提供一定數量的土地供應興建房屋、工業以及其他用途。倘能「議而有決,決而即行」,最遲到二○三○年之後,包括東大嶼都會、龍鼓灘、欣澳及馬料水等擬填海地區,可提供約一千四百公頃的土地。至於小蠔灣及青衣西南的填海仍有待研究,供應量亦相當可觀。

發展棕地雖然獲得輿論普遍支持,但現有棕地早已被不同持份者佔用。收地涉及搬遷、賠償及重置等複雜問題,更不排除個別地段會面對打官司的挑戰。前年立法會選舉前後一場橫洲建公屋風暴,令政府猶有餘悸,社會記憶猶新。

政府倡議官商合作發展農地,近日被民間團體狙擊,認為處理欠佳,有可能變成官商勾結。最近亦有調查顯示,兩成三丁屋有「套丁」之嫌,令政府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