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通報機制無問責無處分 效成疑

【本報訊】香港公立醫院一再發生嚇人醫療事故,鄧桂思因醫生開漏藥而致肝衰竭,兩度移植終失敗,記憶猶新之際,早前又發生病人在手術室被「開肚」等待器官移植,監督醫生卻中途離開數小時的醜聞,均匪夷所思。瑪麗醫院一歲女嬰手術後突然心跳停頓,護士竟以為儀器失靈,未立即急救,有資深兒科醫生直言,做法不理想,亦有違常規,應檢討有否改善地方。

公院事故層出不窮,近日瑪麗醫院護士卻誤把女嬰的心跳停頓當成醫療儀器故障,只反覆更換儀器,有資深兒科醫生直指,護士處理方法「奇怪」, 按照平日醫院的演習及常規做法,當發現儀器顯示出問題時,必須立即檢查病人情況,確定病人情況穩定後,始懷疑儀器出錯,若護士花六至七分鐘更換儀器後,才查看病人情況,或拖慢急救。

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則認為,嬰兒接受手術後,一定要接受密切監察,包括心跳、呼吸及血含氧量;若嬰兒無反應或呼吸困難,護士一定要先檢查病人,而非依賴儀器。他又指,不論登記護士或註冊護士,只要是合資格臨床護理的人員,都理應受過上述訓練。

公院接連發生重大醫療事故,醫管局十年前在壓力下推出二十四小時通報機制,惟通報機制沒有問責機制,即使醫院不及時呈報,亦不會有任何處罰。目前機制下,醫管局或醫委會都不會主動調查事故,除非有病人或家屬投訴,當局才會介入調查,但在醫醫相護之下,調查報告多成為卸責報告,監察機制成效存疑。

添置設備未使用 浪費資源

醫管局管理不善,資源分配不均,公院前線人手短缺及病人求診難的問題日益惡化,公營醫療服務長期超負荷,醫療事故不絕。但審計報告就踢爆有公立醫院資源未妥善運用,一三年啟用的北大嶼山醫院多項重要服務延遲啟用;七成五病床未能使用,每日平均一百五十四名需住院病人轉往距離五十分鐘車程的瑪嘉烈醫院留醫;部分設備自添置後更從未使用過,全部已過保養期。公共醫療一方面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醫療資源卻被浪費,醫療亂象不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