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輪候津助宿位平均兩年

【本報訊】上屆政府由二○一二年開始,均增加安老院舍照顧服務開支,但整體政府或津助宿位五年內僅只增加一千四百六十五個,宿位供不應求情況仍然嚴重。有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安老政策失敗,資源投放未到位,安老宿位增加比例落後人口老化速度,稱聲安老政策為施政重點的梁振英最後仍然「對唔住老人家」。

經營成本增 非津助宿位大減

去年中期的六十五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首次破一百萬,較十年前增加約卅一萬,即長者人口平均每年增約三萬,反映津助安老宿位增幅遠遠不能應付長者人口的增長。截至今年五月,輪候津助安老宿位時間平均長達兩年,部分津助安老宿位更聲言需要輪候四年或以上。

除了津助宿位增幅小,非津助宿位五年內因經營成本大增而減少七千多個,至今私營宿位只有四萬多個,供應嚴重不足,長者有能力亦未必能入住心儀宿位。

事實上,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長者人口會由二○一五年的一百一十二萬人,上升一點三倍至二○六四年的二百五十八萬人;同期的長者人口比例由一成六升至三成六。本港過去側重為長者提供院舍住宿的策略,未能根治問題,獲政府委託研究未來安老政策的安老事務委員會建議,未來應轉為加強推動「居家安老」策略,並盡早探討「長期護理服務保險」三方供款融資方案,始能滿足長者需求,若相關政策不奏效,當局應推行全民退保。

團體斥政府資源投放未到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批評港府安老政策失敗,對當局整體安老工作感到失望。政府增加福利開支,仍無助解決長者院舍宿位長期短缺問題,反映資源投放未到位,津助安老宿位增加比例落後人口老化速度,去年就有愈六千名長者等宿位等到死。

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斥梁振英「對唔住老人家」,欠缺規劃安老政策時間表,批評港府近年着重推出院舍券,將安老服務私營化,在地區規劃興建新院舍卻「放軟手腳」,結果一事無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