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症弱聽 延診礙學語

小耳症患者一出世耳朵就比常人細小,大部分有弱聽,若不及早治療,或喪失說話能力。現年十歲的男童阿橋,兩邊耳朵均患小耳症,嚴重失聰,小時候無法像其他小朋友般牙牙學語叫「爸爸、媽媽」。直至三歲接受腦幹植入手術,阿橋才一併恢復聽力及說話能力。耳鼻喉專科醫生表示,家長若發現子女外耳畸形,應及早求醫,以免錯過學習語言黃金期。

阿橋自小兩邊耳道閉塞,幾乎無法聽到外界任何聲音,兩歲前曾植入人工耳蝸,仍無法挽救聽力。失聰直接影響語言能力,其父表示:「佢出世就唔識講嘢,講咩佢都無反應,尤其過馬路想叫停佢都叫唔到。」父母幾近絕望之際,在阿橋三歲那年,本港引入腦幹植入手術,為阿橋的病帶來曙光。比同齡人遲了足足三年起步,阿橋要多花三倍努力追趕學習進度。他八歲時又接受了外耳重建手術,現時外觀與常人無異。

料因胚胎發展異常

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耳鼻喉科副部門主管顧家銘表示,小耳症是先天疾病,除了外耳細小,耳道也較狹窄,令聲音難以進入內耳。發病率約萬分之一,成因未明,估計與胚胎發展異常有關。此外,家族遺傳、母親懷孕時感染德國痲疹均增加子女患小耳症風險。九成病人是單一耳朵有小耳症,另一隻耳朵聽力正常,未致完全失聰;兩邊耳朵均患小耳症者,多有嚴重聽障及影響語言能力。

八成半病人屬於傳導性失聰,大埔那打素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曾崇山說,此類病人可透過植入人工耳蝸或佩戴助聽器改善聽力。餘下一成半病人是神經性失聰,要接受腦幹植入手術治療。為了外觀完整及可佩戴助聽器,小耳症病人還要抽取肋骨的軟骨做外耳重建手術,或使用人工義耳。

九龍東及新界東跨聯網綜合耳部重建及聽力復康團隊每年處理約四宗小耳症個案,由多間醫院的聽力科、人工電子耳科、普通耳科、面部整形科、耳鼻喉科、言語治療及護理科等專科組成的團隊,為多種耳部疾病的患者提供一站式治療,獲得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記者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