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為樹發聲

民間自發監察,自己樹木自己救!路邊樹木雖不起眼,卻一直默默為途人遮風擋雨、淨化空氣。但在部門眼中,樹木彷彿不具生命,只屬工程障礙、或是管理麻煩的燙手山芋。一五年,西半山般咸道四株樹齡達逾一百五十歲的石牆樹,被路政署「斬首」後,便激發阿魚及Michael兩位愛樹之人在社交發起群組,希望集結民間力量,令政府「還樹於民」。圖︰甘偉倫/文︰呂耀焜

事隔兩年,四株石牆樹已重現生機,長出枝葉,但能否變回昔日的參天大樹,仍屬未知之數。阿魚憶述,因牆壁罅隙中的土壤營養稀少,石牆樹生長極為艱難,但路政署在未有諮詢下,即極速判處極刑,令她感到部門斬樹時,往往是「先斬後奏」,故在社交網站成立「民間樹木辦」群組,「好多工程都冇諮詢市民就斬樹,所以想集合大家嘅力量,令政府唔可以再收收埋埋。」

稱樹木辦欠缺實權

「行人路係路政署管、公園就係康文署管。但好多時,我哋想搵番係邊個部門負責時,佢哋都要傾一大輪。」阿魚指,樹木辦的角色模糊,亦欠缺實權,有份管理樹木的部門既缺專業知識,行徑亦「小學雞」,一旦「過界」就可大條道理推卸他人,而全港市區共有逾一百六十萬株樹木,而載入古樹名木冊、可供公眾在網上瀏覽生長情況的,只有約五百株,「另一個目的,就係全民監察,如果見到棵樹有咩問題,就即刻反映。」

雖然部門「唔識寶」,但香港仍有不少有心人。群組活躍成員Michael揉碎樟樹落葉時,即透出一縷香氣,「樟樹喺香港好常見,海防道就有一排。以前啲人會用嚟做樟木籠(木箱),因為佢陣味可以驅走衣魚呢啲害蟲,保護衣服同書籍。」他指,其實每株樹木都彌足珍貴,既能為動物提供棲息之處及食物來源,亦可遮蔭降溫、為市民「爭一口氣」,不少大樹更已植根社區,成為聚腳點以及地標,「好似廟街榕樹頭咁,街坊就喺樹蔭下捉棋、娛樂。」

集結網絡力量護樹

「希望呢個平台,能吸引專業人士加入、交流,令一般市民都可以學多啲,掌握多啲資訊。」Michael謙稱,自己和阿魚均不具相關專業資格,只是出於愛好,才研究樹木,而群組成立至今,已有約千五位成員,當中不乏樹藝師,不時留下寶貴意見,甚至有來自外地的同道中人,「其實網絡集結民間智慧,分分鐘比部門做得更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