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胚胎驗毒物37%食油待改善

港人日常飲食避不開食油,有本地生物科技公司檢測市面上過百款食油,發現當中三成七在農藥等有毒物質含量的表現「有待改善」。而多種近年備受港人推崇的植物油,亦未必如想像中健康,其中近七成橄欖油的表現更屬「有待改善」。食物安全中心回應時指過去三年共抽查二千二百個食油樣本作化學測試,驗出六個不合格樣本。

有關的生物科技公司於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檢驗一百一十五款來自香港、內地、美國及意大利等地方的食油,了解有關食油含有毒性油脂氧化產物、植物毒素、防腐劑及農藥殘留等有毒物質的情況。該公司聲稱是以鯖鱂魚及斑馬魚的胚胎進行測試,其中前者接觸到有毒物質,肝臟便會發出綠色螢光,並以光強度量化物質的含量。而後者與人類致病基因有逾八成的相似度,當接觸到有毒物質,魚胚胎會出現腫瘤及心臟水腫等異常狀況,甚至死亡。

亞麻籽油芥花籽油全需改善

結果顯示,其中四十三款,即約三成七的食油被評為「有待改善」,反映在急性、慢性毒檢測及禁用成分篩查中,有一項或以上未達標準,建議消費者選購時需待別謹慎;而四十九款,即約四成三則被評為「品質卓越」,可放心食用。該公司會將被界定為「品質卓越」的食油名單上載互聯網供公眾參考,但拒絕公開「有待改善」名單。

隨着現代都市人愈來愈重視健康,近年橄欖油及芥花籽油等植物油日益備受推崇。但測試發現有近七成橄欖油的表現「有待改善」,而亞麻籽油及芥花籽油更全部「有待改善」。

公司創辦人陳子翔表示,常規化學測試雖然精準,但可測試項目的數量有限,以食油為例,主要為黃曲霉毒、苯並芘、氧化值及重金屬含量等,而生物測試則可檢測出多達逾一千種有害物質,更為全面及可靠。公司首席執行官杜偉樑則指,公司表揚表現優秀的食油生產商,但不排除日後會公開「有待改善」食油生產商名單。

食安:2200樣本僅6個不合格

食物安全中心回覆查詢時,指一向非常重視本港食物安全,過去三年共抽取二千二百個食油樣本作化學測試,包括金屬雜質、抗氧化劑及黃曲霉毒等,除了六個不合格樣本外,其餘樣本全部合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