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策過時違規普遍

工業大廈遍布港九新界,在上世紀香港工業化的年代,有過一段光輝的歲月,但隨着大批生產線向珠三角轉移,製造業淡出,工廈空置的問題漸趨明顯,社會關注能否活化工廈,以滿足經濟及民生變化的新訴求。

二○一○年四月,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推行活化工廈的新政策,目標是在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令舊工廈改變用途,以釋放更多市區用地,滿足商業上多元化的訴求。可惜活化政策成效不彰,產生的問題卻不少,終於到去年三月底結束。六年來共收到二百四十八宗申請,在政府鼓勵之下,以整幢工廈改裝的佔大多數,但在政出多門、互不配合的情況下,最終只批出約五成申請,在不少地區出現小型酒店,可說是活化工廈的成果之一。

工廈存在的問題極多,活化政策普遍受到批評。淘大迷你倉四級大火震驚社會,政府初時低估這個「城市炸彈」的危險性,最後發現迷你倉數目高達八百八十五間,經過消防處巡查之後,發覺違規情況嚴重,火災的風險甚高。而申訴專員公署近日的調查發現,雖然工廈內的食堂可經營餐飲,但工廠食堂牌照限制只能招待所在工廈的僱員,不過違規情況普遍。公署直指食環署及地政總署實際上監管不力,執法不嚴。問題的根源在於沿用多年的條例早已離地兼過時。

林鄭月娥要做民生特首,如何處理工廈存在多年的老問題,是一大考驗,也是責無旁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