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中必反心不死 何止大橋成蹉跎

波折重重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終於進入尾聲,有望如期在年底通車,這本來是好事,然而在社會泛政治化的氛圍之下,政客不是實事求是就通車作好準備,反而一味糾纏於「右上左落」等枝節,企圖又將問題政治化,沒完沒了,令人慘不忍睹。

立法會昨日舉行會議,就大橋的交通安排及法例修訂問題進行討論及表決。可惜議員們的着眼點卻放在「右上左落」的行車安排上,喋喋不休,有反對派政客甚至要求召開公聽會,簡直小題大做。其他議員亦不遑多讓,不是在「右上左落」由哪方執法的問題上鑽,就是在發生意外後由哪方救援的問題上耗,即使會議主席多次提醒委員重回正題,依然無人理會,最終因為時間不足,整場會議都未能作出任何表決。

當然,說議員們所有問題都是無理取鬧並不公平,畢竟「右上左落」的行車安排屬本港破天荒首次,而大橋涉及港珠澳三地不同法律,保險問題亦需釐清,但正如運房局官員所說,大橋上有清晰行車指示,而執法問題亦會按照「屬地原則」作安排,即根據水域屬地而決定行使哪一地的法律,保險問題亦然,這些都是清清楚楚、絕不含糊的事,顯然不存在反對派所謂的內地人員跨境執法或跨境救援的情況。政客們口水多過浪花,有正經事不幹,一味在旁枝末節上浪費時間,說穿了,又是逢中必反、逢與內地合作必反的心魔作祟。

事實上,港珠澳大橋涉及三個不同地區,為了駕駛安全和便利,始終需要採取統一的駕駛規定,而由於主橋部分較多位處內地,跟隨內地規定無可厚非,可惜就連這麼小的問題,反對派都要扣上「遷就內地」、「變相一國一制」的帽子,何況這些爭議只是冰山一角,高鐵「一地兩檢」被上綱上線,設立故宮文化博物館被視為洪水猛獸,港深合作發展落馬洲河套區引發陰謀論,連圖書館的簡體字書籍也必欲去之而後快,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中國崛起的大潮裏,世界各地爭取跟中國合作唯恐不及,獨是香港自絕人前,不是很荒謬嗎?

國家領導人早前訪問澳門,明褒澳門,暗貶香港,恨鐵不成鋼之情溢於言表,無奈忠言逆耳,根本沒多少人聽進耳內。當澳門早着先鞭,計劃於港珠澳大橋推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新模式之際,香港還是就微不足道的問題爭拗不休,簡直就是自討苦吃。要知道,香港物流地位早就一落千丈,而連接深圳與中山的深中通道工程則進行得如火如荼,一旦落成,勢必對香港構成極大威脅,港珠澳大橋如果不能採用更便捷的通關模式,香港勢必在這場競爭中一敗塗地。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深層次矛盾日益惡化,已沒有多少本錢內鬥內耗,繼續執迷不悟,「機不再遇,時不再來」勢必一語成讖。這絕非無的放矢,問題是多少港人有危機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