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建築價高於地價

根據一家外國諮詢公司公布的國際建築成本指數,香港在全球四十四個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二,僅次於紐約,在亞洲區則蟬聯第一,建築費明顯高於區內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

香港樓價高,責任不能完全歸咎於特區政府,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因為議員阻撓、壓力團體的反對,使香港建築要人沒人,要地沒地,政府就算有孫行者的七十二般變化,也不可能一下子變出如許數目的房子。

建築業界估計,目前最少缺一萬個工人,但本地一些既得利益者仍堅拒輸入外勞,使建築工人的日薪不斷搶高,何止遠超於一般大學畢業生,恐怕快要超越大學講師了。新加坡可以輸入大量外勞,香港卻門禁森嚴,外人難以涉足。如今新界不少地區,早已出現建築價高於地價的現象。

早前有發展商在元朗區完成了一批農地的補地價手續,平均每呎費用約一千四百元,地價不可謂不低。假如建築費能回落至呎價二千元左右,就算讓發展商每呎再賺二千元利潤,樓宇建成後的呎價也不過是五千四百元。年輕人買四百呎一間小房子,所費只是二百萬元多一點,這便是合理的「上車」價了。

奈何本地建築工人要收近大學講師或銀行經理般的薪酬,單計建築成本,每呎便高達五千元。以上述樓盤為例,每呎一千四百元地價,加五千元建築費,再加上發展商通常百分之三十的利潤率,建成後便要八千多元一呎,首次置業者要「上車」便困難得多。

人們常將樓價高歸咎於高地價政策,但若以上述樓盤為例,則可見儘管地價不高,樓價仍高不可攀,因為建築成本,尤其工人薪金所費實在太多。不過,這個年頭做政府可能比做工人更可欺,難怪官員們都要啞子吃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