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學術造假兩岸一家親

每年四月廿六日是世界產權日,就在此前不久,有報道指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換逾百篇論文,大部分來自內地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醫科大學等均榜上有名,據說是因作者論文涉嫌盜用別人的研究,又或者冒用本領域專家的名字申請電郵地址,再向期刊提供虛假審稿意見。

剽竊別人的學術成果,在外國是一宗嚴重罪行。一一年,德國防長因論文抄襲而下台,當時對他批評不遺餘力的教育部長,亦因同樣原因黯然求去。這還不止,「論文打假」還在網絡上催生新的行業──專門評審學術與博士論文,最低消費三十歐元,頁數多者動輒得能花上千歐元,德國這個民族就是如此認真。

反觀內地,類似學術造假醜聞不絕如縷,最過分者甚至連原作的「原創聲明」也照抄不誤,但結果往往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幾年前多位在自然地理學、生態學等方面極負盛名的教授、專家,聯名投訴中國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襲剽竊」,鬧得沸沸揚揚,結果也只是當事人向其中一名舉報人登門道歉了事。這方面,台灣也好不了多少,最高學府台灣大學最近便多番捲入論文抄襲醜聞。台灣早前被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評為全球「最自由」,有人便諷刺說,教授論文造假,不僅秋毫無犯,研究費上億元照領,台灣「詐騙自由」全球第一,實至名歸。更讓人咋舌的是,台灣一篇碩士論文竟涉嫌抄襲大陸某大學博士論文,都說兩岸黑心食品早已「一國一制」,想不到學術造假也一樣。

談到抄襲,筆者看過一則有趣資料。歌手甲告歌手乙抄歌,結果歌手甲被人踢爆他也是抄歌手丙。兩岸學術造假亂象發展下去,遲早出現以上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