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學者普遍認為,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受到了嚴重挫折。二○一○年前後發生在中東的「阿拉伯之春」曇花一現,民主制度在埃及、利比亞和敍利亞等國不僅未能扎根,反而使這些國家產生了更加獨裁的政權。
在歐洲,二○一四年的「烏克蘭危機」並未使飽受制裁的普京政權放緩對外干預的步伐,反倒是東歐大部分國家開始「右傾」,出現了大量的普京政權支持者。
自由民主制度的標杆,英美兩國也在二○一六年發生了「黑天鵝」事件,主張經濟全球化、自由國際主義、普世主義價值的政黨和領袖相繼下台或落選。當前發生的一切,究竟是西方自由民主主義終結的前奏,還是在為未來新一輪「民主化」做鋪墊,中外各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政治學者亨廷頓曾經將民主制度的到來和消退用「波浪」進行描述,這其實可以給我們以啟示。他認為,民主制度在歷史上出現了三次民主化進程。
「民主第一波」發生在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民主制度相繼建立,並且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
「民主第二波」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大部分西歐國家實現了民主制度。
「民主第三波」則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西歐的葡萄牙、西班牙推翻了獨裁政權,「民主第三波」在冷戰時期結束後更達到了頂峰,世界上施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曾經一度達到全球國家總數的三分之二之多。
然而,亨廷頓本人清醒的指出,在民主的「波浪」中會出現政權形式的反覆,即在一個新的民主「波浪」到來前夕,會有一個相當長的等待,甚至倒退的過程。今天,在西方國家,儘管當選的領導人存在「反建制」、「反全球化」等保守主義傾向,但是仍然是「庶民的勝利」,是選民意志更加充分的代表。
美國總統特朗普說過,沒有「推特」(twitter)上幾千萬「跟隨者」,是無法想像今天的特朗普政權;當前在中國大陸引起廣泛討論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正是使普通大眾在感官上成為了「反腐」的參與者,而不再僅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化進程中通訊科技的進步,使各國的權貴階層對資訊的掌控能力和資訊的權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削弱,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資訊革命」。
人民的素質,人民的偏好,人民的聲音,此前在西方民主國家中從未真正地決定過選舉的結果。西方國家中特朗普等人相繼當選,徹底將原有的「政治正確」摧毀,西方老牌民主國家開始進入了一個「重新民主化」的時期,而這也許就是遲遲沒有到來的「民主第四波」的前奏。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目前樂觀的估計是西方國家的「民粹主義」、「反建制主義」思潮很快會過去,甚至提出可以由中國扛起經濟「全球化」的大旗;但是如果不對源於西方自由主義的經濟全球化進行「揚棄」,就不能排除今天發生在美歐的社會變化在中國重演。
而比較悲觀的估計是,「民主第四波」之後西方社將會將形成一個更加統一地對政治制度、世界經濟體系的重新認識,然而中國並不屬於這一陣營之內,又不願意加入他們,恐怕將重新面臨中西方來自價值觀領域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