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繼日前爆出學生舍堂二十人向一名聖約翰學院幹事會參選人下體滴蠟的集體欺凌事件後,再爆出有數名疑似港大男生涉在宿舍內,集體性欺凌一名男生,有人竟用下體拍打當事人頭部,動作猥瑣,令人髮指。而香港大學學生會李國賢堂學生會幹事會事後發出的聲明竟指「事件並不涉及任何欺凌成分」,更令公眾憤怒。
港大出現如此品格低下、道德缺失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禮崩樂壞,斯文掃地,令這所百年歷史的學府蒙羞。校方應深刻反思事件的嚴重問題,務求讓港大真正成為明德格物、培育人才、授業解惑之地。
品德教育,歷來受中外教育家高度重視。孔子教學生要「志於道,據於德」。陶行知提倡「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德國的赫爾巴特把培養善良的道德品質當作教育的最高目的。美國的杜威強調:「教育主要是培養兒童的德性。」先賢們生活的時代不同、國度有別,但對品德教育的認識相同。
港大禮崩樂壞,是近年港大的國際排名不斷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歷史上看,古羅馬社會從裏到外、自上而下的道德墮落,亦是古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之一。港大與羅馬帝國雖不可簡單對比,但教訓卻值得借鑑。
港大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明德」是人與生俱來的光明皎潔的德性,「明明德」就是讓這種德性彰顯出來,「格物」則指窮究事物的原理。港大管理層必須發揚校訓,重視品德教育,務求讓大學校園真正成為教書育人之地,挽回港大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