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原意是透過讓被捕獲的動物重獲自由,免死於刀俎,從而為放生者祈福積德,惟由於放生海產數量可觀,加上具一定價值,竟成為撈捕目標。有玄學家指出,蓄意捕捉放生魚有傷陰騭,撈捕者或會得不償失。
香港佛教聯合會發言人指,佛教主張戒殺放生,就是源於發揚「大慈大悲」的精神,信眾以平等心、慈悲心對待眾生,培養愛護心、戒殺心,惟若只為自己求福,不顧放生的環境、條件等因素,而令放生動物受苦,或導致原生態失衡,便屬罪過。發言人稱,除了放生外,亦可透過戒殺、環保及植樹等,成就大慈大悲精神,放生只是其中一種表達形式。「人哋本意係放生,如果立心捉番佢上嚟,分分鐘有惡果!」玄學家吳佩孚指出,蓄意撈捕放生魚屬存心作惡,有意破壞他人善舉,所得利益亦屬「陰騭錢」,惟若不知情,則屬「不知者不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