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精神健康指數遜台星

國際性政經研究機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昨公布《精神健康和社會融入報告》,顯示香港在十五個亞太國家和地區中,精神健康指數僅排名第七,在五個同樣被列為亞洲高收入地區或國家之中「排名包尾」。報告引述專家分析指,香港缺乏正式的精神衞生政策,而香港醫院管理局與社會福利相關部門及非牟利機構之間的協調工作亦質量不一,以致有需要的精神病患者首次約診輪候時間長達三年或以上。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經濟學人智庫」,於今年三月至五月期間展開調查,從環境、機會、治療可及性,以及治理四方面合共十八個指數進行評估,探討十五個亞太國家和地區,在幫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區所取得的進展,並發布《精神健康和社會融入報告》。

投入資源多 紐澳膺冠亞

報告中的「二○一六年精神健康指數排名」顯示,新西蘭以總分九十四點七分高居榜首,澳洲以九十二點二分排名第二。報告指,這兩個國家之所以表現良好,不僅是在精神衞生上投入了大量資源,更因兩國過去努力不懈,建立社區化的精神疾病治療體系,加上該兩個國家針對精神病患者的世俗偏見已正在減少。

至於被列作「亞洲高收入的地區和國家」的台灣、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依次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另外,中國則排名第九。

乏專科醫生 部門欠協調

香港以總分六十五點八分排名第七,其中在環境、機會、治療可及性,以及治理四方面的評估中,香港僅在環境方面排名稍高,與新加坡並列第五位,並高於日本,但就遜於台灣和韓國。而在機會及治理兩方面,香港排名均落後於新加坡、台灣、韓國及日本。

報告引述香港心理衞生會總主任余健新分析指,香港精神專科醫生數量不足,致獲取醫療資源困難,而香港大多數精神科醫生屬私人執業,只有數百人受僱於醫院管理局,病人首次約診輪候時間長達三年或以上,每次睇症卻僅約五至十分鐘。加上,香港缺乏正式的精神衞生政策,連負責制訂有關政策的部門都不明確,醫管局、社會福利部門及非牟利機構之間的協調工作質量亦不一;余認為,如沒有精神衞生政策和法案,則服務規劃無法滿足公眾需求,且不成體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