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政府欠承擔 臨老離鄉太淒涼

巴金生前說過:「長壽是上帝對我的懲罰。」香港人對這句說話可謂感受至深。調查顯示,港人的退休信心跌至谷底,長壽不但不是福氣,反而是憂慮,逾四成人更考慮退休後移民到生活指數較低的地方,這無疑是對港府安老政策不作為的當頭棒喝。

一項針對在職人士的退休調查指出,港人的退休信心跌至新低,以十分為滿分,只有五點四分,屬於「過唔到世」級別。受訪者最擔心的依次是通脹或積蓄不夠、患病、失業和將來難以預計,另有一成八人認為「太長命」也是負累。與此同時,四成三港人考慮在退休時撤離香港,熱門移民地是內地及台灣,原因是物價和樓價較易負擔,而且生活習慣接近,較易適應。

中國傳統是落葉歸根,如今高達逾四成人退休後被迫離鄉背井,放棄熟悉的一切,足見生活逼人。尤其是香港人均壽命冠絕全球,意味着六十五歲退休後仍有漫長日子要過,如果活到八十多歲,以每月平均開支一萬二千元計算,沒有四百萬元積蓄也支撐不了,若計及通脹,所需金額更高達七百萬元,試問有多少打工仔能有這麼豐厚的退休金?而且這還未包括住屋開支,如果退休後還要為住屋張羅,即使有七百萬元積蓄,肯定也不可能安枕無憂。

可以看到,香港目前所謂的退休保障,只有千瘡百孔的強積金制度,而另外兩條「支柱」,就是綜援和私人積蓄,前者跟退休無關,後者即是叫市民靠自己。眾所周知,強積金收費高回報低,跟打劫打工仔無異,除了養肥中介金融機構,根本不足以安享晚年。何況一般打工仔養家餬口尚且捉襟見肘,何來私人積蓄支撐退休生活?更何況年老必然伴隨疾病,在公立醫院資源嚴重不足之下,要麼拖到小病變大病,大病變絕症;要麼在私家醫院付出高昂醫療費,隨時令積蓄一鋪清袋。有人說,在香港生老病死皆不易,衣食住行樣樣難,顯然並無誇張。

本來,推行全民退保不失為解決安老問題的可行方法,這也是社會共識,可惜港府善財難捨,錙銖必較,一直以「結構性財赤」恐嚇市民,所謂的安老措施,來來去去只有長者醫療券、兩元乘車優惠等,連小恩小惠也談不上,與安老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諷刺的是,當港府不斷哭窮之際,庫房卻長期水浸,財政儲備目前已相當於政府二十八個月的開支,遠超國際安全水平,證明港府不推行全民退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不怕少年苦,最怕老來窮。內地和台灣生活條件不及香港,而且隨着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將來恐怕也未必是物價相宜之地,卻依然成為港人退休安老首選,正是對港府安老政策不信任、對香港前途無信心的反映,這不僅是港人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懲罰港人長壽的不是上帝,而是涼薄無能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