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二○四七 本土迷藥

可能是偶然,可能是必然,隨着香港回歸踏進第十八個年頭,以及京港政治碰撞日漸激烈,近日有人不約而同提出香港「五十年不變」後的去向問題。「2047」究竟是一國兩制的大限,還是重生契機?

別以為二○四七年距離現在太遙遠。早前市場上便開始討論,香港土地契約期限至四七年六月底結束,會否影響銀行的按揭政策。有人擔心,若香港「二次前途」未卜,不管在法律上或政治上,銀行承做樓宇按揭均存在風險,可能觸發收緊合約期,三十年最長按揭合約會成為絕響,間接加重業主供樓負擔。雖然有關情況至今未看到有機會發生,但始終有風險,而且明年就是臨界點(二○四七年倒數三十年即二○一七年),似乎已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

當然,香港二次前途問題影響深遠,政治的不穩定性和爭論遠比經濟的大。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近日便借「四七大限」的旗幡,公然為港獨招魂,提出香港成為獨立主權國及全民制憲等三項訴求,被建制派批評癡人說夢。沒錯,不管是「香港建國」,還是「香港民族自決」,都是妙想天開,不切實際,但如果以為小紅衞兵們發表這篇「革命理論」只是無聊之作,便太小看他們。香港正值政治新舊交替之時,「本土派」來勢洶洶,分離主義蓄勢待爆,《學苑》若能主導二○四七年話題,等如為香港「城邦自決」吹出一個大泡沫,等如為本已思想偏激的年輕支持者餵食一服興奮劑,是本土勢力進一步壯大的特大捷徑。

學民思潮快將宣布組黨,並派人出戰九月立法會選舉,其主要政綱正是推動港獨公投。有人此時發表港獨「芻議」,變相為學民思潮造勢,怎會是無聊之舉這麼簡單?對於二○四七後香港前途問題,建制派可以全盤冷處理,但能夠防止年輕人不受洗腦嗎?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