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腎無藥醫遺傳率達五成

腎病很多時並無徵兆,確診時往往已為末期,當中最常見的遺傳性腎病是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病,患者的腎臟滿布大大小小的水泡,故又稱「泡泡腎」。有腎科專科醫生指出,此病遺傳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但由於病發前無任何徵狀,患者到四十歲時,腎臟功能會開始急速衰退,速度較常人快六倍,更影響其他器官。目前仍未有根治藥物,除了換腎,病人只能靠洗腎或控制血壓來減慢病情惡化。

香港腎科學會會董葉樸韶指出,多囊性腎病在遺傳性腎病中較常見,但在整體腎病病例中仍屬罕見,每年一千一百名洗腎末期腎病患者中,只有五十名屬多囊性腎病。

早期無病徵 併發中風高血壓

多囊性腎病由基因變異引起,分為顯性及隱性兩種,前者以成年人為主。顯性患者到四十歲時,腎臟功能會開始急速衰退,腎臟不斷漲大。由於早期無症狀,部分人往往出現併發症如血尿、高血壓或中風求醫時,才一併發現患多囊性腎病。

葉說,末期患者即使洗腎,多數人仍最終死於併發症包括中風及心臟病,因此控制血壓及膽固醇是主要治療方法,以減慢病情惡化,嚴重患者須靠換腎續命。他說,一名六十六歲男患者於十年前才確診多囊性腎病,腎功能已嚴重衰退,須靠洗腎保命,正等候換腎。男病人的三十多歲女兒經檢查亦發現遺傳該病,已出現血壓高。由於多囊性腎病有一半機會遺傳後代,葉呼籲患者生育前要接受產前及腎科檢查。

隱性的多囊性腎病則於嬰兒或幼童時期已開始發病,個案十分罕見。香港小兒腎科學會委員馬立德表示,每兩萬名新生嬰兒當中才有一人患隱性多囊性腎病。她指出,部分患者病情較輕微,但多數有高血壓,且肝臟受影響,「部分病人連新生嬰兒階段都捱唔過,已經死亡,即使生存,體形比較細粒,有生長遲緩問題。」

香港腎科學會及香港小兒腎科學會為響應2016年世界腎臟日主題「兒童腎病、及早預防」,與本版合作推出關注腎臟健康系列,連續四個周六刊登,讓公眾深入認識兒童腎病的成因、症狀及治療,建立健康生活。記者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