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阻力大 一國兩制路難行

回歸十八年,如果說特區「特」在何處,恐怕就在於一個「反」字。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反對國民教育,反對版權修訂條例,反對TSA,反對高鐵「一地兩檢」,港府所做的一切都反對,可見所謂「特區」根本就是一個「反區」。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不但出現超支延誤,通車關鍵的「一地兩檢」問題也因為爭議極大,一直懸而未決。儘管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昨日重申,港府不會因為經濟效益而犧牲「一國兩制」,當局研究將內地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只是其中一個考慮方案,並非唯一方案,但這番解釋顯然無法紓緩反對聲浪。反對派質疑「一地兩檢」將打開缺口,方便內地引入國安法,他們進一步為高鐵工程戴上「出賣香港、出賣港人」的嚇人大帽子。根據港府一遇反對聲音就跪低的往績,「一地兩檢」難以樂觀,很可能胎死腹中。

其實「一地兩檢」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為了通關便利而實施的「一站式」安排,先例比比皆是。英國、比利時及法國之間的歐洲之星列車站,就有類似「一地兩檢」安排;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等地的機場,亦設有美國的入境管制設施;至於香港與深圳之間的深圳灣口岸,早在○七年實施「一地兩檢」,由港方人員在內地執法。因此,在高鐵西九總站實施「一地兩檢」,在技術上沒有甚麼難度,在法律上只須作出相關配套即可,問題的核心不是出在「一地兩檢」,而在於中港矛盾惡化,在於香港有些人慣性「逢中必反」。

近年本土及港獨思潮蔓延,將「逢中必反」推到一個新高度。早前有政客提出動議,要求港府尊重本土歷史文化,保障香港不被「大陸化」,背後思維與反對「一地兩檢」可謂一脈相承。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地球村的今天,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自我孤立,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拒絕所謂「大陸化」,更是一個偽命題。高鐵可以不建,港珠澳橋可以爛尾,國民教育可以推翻,然而東江水可以不喝嗎?內地食品可以不吃嗎?最受股民追捧的紅籌及國企公司,可以不要嗎?

不管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無法改變,為反對而反對的小學雞行為只會令香港蹉跎歲月,一事無成。人們已經看到,由於連串針對內地客的粗暴行為,最近內地客減少來港旅遊消費,影響立竿見影,除了本港旅遊業、零售業寒風陣陣,各行各業都受到波及,如果聖誕及新年期間市面仍然冷清,春節後勢必出現結業及裁員潮,最終受害的還不是香港及普羅市民!

正如有人形容,香港好比一棵樹,需要不時澆灌及施肥才能健康成長。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工程,可以為香港帶來重大經濟效益,維持競爭力,如果一味因噎廢食,一概反對,香港就只有死路一條。「一地兩檢」阻力重重,何嘗不是「一國兩制」走入死胡同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