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均兩次地震

香港絕少發生強烈地震或海嘯等天災,一直被譽為福地。但根據天文台最新評估顯示,本港每年約錄得兩次有感地震,地震活動程度為低至中度,每年發生烈度為七或以上地震的機率約為五百分之一,不能完全忽視地震風險。另外,本港斜坡雖可抵擋烈度達七度的地震,但如果烈度再強,不排除局部地區的斜坡會輕微移位。

地震破壞程度按「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區分為一至十二度,一度屬「無感覺」,十二度即代表巨石移動等全面破壞。天文台於一九○五年起,共錄得一百七十七次有感地震,絕大部分地震烈度為五度以下,即有小物件翻倒;最高紀錄是一九一八年,距港三百公里的汕頭附近發生七點三級地震,本港錄得六至七的烈度,導致小量建築物牆壁出現損毀,是有紀錄以來唯一在港引起損毀的地震。

日本大地震 港0.2米海嘯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稱,天文台現對香港半徑五百公里範圍作地震監測,包括海南島及汕頭等,推測發生烈度為七的復發周期約為五百至六百年,即每年發生機率約為五百分之一。

他又指,本港出現海嘯的機會同樣低,歷來僅得五至六次,最近一次出現於四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全港十一個監測點錄得零點二米高海嘯。

他繼續表示,內地四川省汶川以及台灣等地點,因距離香港太遠,不在監測範圍內,如果感到烈度較高的地震,「市民最緊要離開吊燈等懸掛物」,切勿太過驚慌。

對山坡影響 不及降雨量

土力工程處高級土力工程師關順行表示,烈度為七度的地震對本港人造斜坡及擋土牆影響不大,至於天然山坡方面,與降雨量相比,地震造成之崩塌機會很低。不過,若出現烈度超過七度的地震,他不排除局部地區斜坡會有輕微移位。

即使香港甚少發生地震,但原來大部分水塘的形成源於億年前地殼移動,土力工程師鄧麗君指,當地殼移動形成斷層,周邊岩石經年月被風化,會形成河谷,就是水塘的雛形。

10個監測站 觀全球地震

全港現時共設有十個地震監測站廿四小時監測全球地震,其中一個位於城門水塘附近的鉛礦凹監測站,於基岩放置了地震監察儀器,偵測地震強度。近年震感較強的地震發生於九四年,烈度為五至六度,震央位於台灣海峽南部。至於上月廿四日汕頭發生三點八級地震,天文台指共收到七十宗市民報告指感到地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