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咗照顧個女,我就快連自己都唔記得!」六十二歲的陳女士原是一名瑜伽教練,但五年前其三十三歲女兒不幸遇上車禍,喪失自理能力,扭轉她的一生。陳女士為照顧女兒放棄工作,身心俱疲,更積勞成疾患上情緒病。陳為應付自己及女兒的醫療費花光積蓄,但最傷感的是要放棄理想及興趣:「我原本有自己嘅事業,有想去嘅地方,但依家返呢份照顧個女嘅『工』,唔想做都要做!」
「連斟杯水都搞到周圍都係,想去廁所都唔識講。」陳指女兒意外時傷及腦部,身體無法協調,喪失基本表達能力,須全天候照顧。陳擔心送女兒到院舍無法獲妥善照料,又因女兒未被評為癱瘓,未達標申請津貼聘家務助理,惟有獨力承受重擔。
陳女士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香港復康會聯同港大於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期間,訪問七十七名中風及殘疾人士的照顧者,發現他們平均每天的照顧時數長達四個半小時,逾四成半人須轉職或辭職。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羅明輝指,長期照顧工作影響照顧者身心,逾半受訪者前一個月曾因不同病症求診,是整體市民的二點五倍,更有逾九成人指承受高或很高的壓力,問題值得關注。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殘疾人士照顧者的「壓力三百六十五日無停過」,但當局只透過關愛基金推出針對長者照顧者的「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津貼試驗計劃」並不足夠,促請政府增設不設經濟審查的「照顧者津貼」,供殘疾及病患人士的照顧者申領,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