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不易,置業難,成為香港之痛,更成為民怨焦點。新一份施政報告例牌將房屋問題作為重點,推出多項措施,係威係勢咁,可惜吖,巧婦難為無米炊,港府覓地阻力重重,呢啲措施究竟有幾大成效,救唔救到火,仲要睇過至知。
呢嗱,施政報告聲稱多管齊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其實多數係炒冷飯,冇乜新意,唯一亮點可能就係所謂「居屋三級制」,包括繼續提供傳統居屋、將部分興建中嘅公屋改作「廉價居屋」出售、邀請市建局提供「高檔居屋」。換句話講,居屋將會有三種標準,高、中、低價,各適其適,任君選擇,其中出售公屋正名為綠置居先導計劃,聽落都幾特別嘅。
即係咁,每個人嘅經濟能力唔同,當局提供多種置業階梯,點都好過冇得選擇。問題係,公屋供應本來就嚴重短缺,搞到輪候人龍愈來愈長,已經突破二十六萬大關,家陣仲要將部分公屋改為居屋出售,豈不是買少見少?輪候時間豈不是更長?雖然話參與綠置居先導計劃嘅買家要交回本身公屋單位啫,但整體供應冇增加,淨係靠挖東牆補西牆,始終解決唔到問題。正如有關注團體話齋,呢啲純屬數字遊戲,個餅冇加大,只係切嘅方法唔同咋。
不過點都好喇,當局肯搞搞新意思,總算係一種進步,起碼可以收到拋磚引玉嘅效果。嗱,施政報告出爐之後,市建局即時公布啟動紅磡春田街及崇志街重建項目,預計可提供一百五十個中小型住宅單位;而地產界亦坐言起行,有富商推出兩幅地皮包括大坑西新邨,準備興建免首期嘅廉價出售房屋同埋平租宿舍,紓緩年輕人嘅住屋壓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屋問題不斷惡化,完全係前朝貪曾政府任內無所作為種落嘅惡果,家陣積重難返,尾大不掉,甚至變成政治炸彈,搞到民怨四起,永無寧日。要拆除呢個炸彈,淨係靠政府係唔夠嘅,必須有新思維,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尤其係同私人發展商合作,咁至可以事半功倍吖嘛。所以話,有人捐地起屋絕對係一件值得鼓勵嘅好事,弊在香港愈來愈政治化,政客為反對而反對,價值觀被嚴重扭曲,萬一商人捐地惹來「官商勾結」嘅質疑,咁就好事變壞事嘅喇。
正所謂,弱勢政府百事哀。當局空有建屋大計,可惜覓地無策,加上反對派全面不合作,連發展新界東北都係得個講字,想解決房屋問題都幾難,無殼蝸牛睇怕又係得個望字嘅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