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不合作運動東施效顰

反對派議員為了配合「佔中」而發起的「不合作運動」,相信是想抄襲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他們的所為冠上追求民主的「光環」。然而,從日前累至立法會流會的一些議員行為和嘴臉所見,只能令人感覺到他們的所謂「不合作運動」,只不過是「東施效顰」,不倫不類。

甘地於一九一九年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作為號召,對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進行了不妥協鬥爭,最終帶領印度邁向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整個時代環境和追求目標,均與今天的香港完全不同,因為香港已回歸祖國,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於目前出現的政改紛爭,說到底只不過是大家對普選訴求有不同意見,若有人以為藉此搞一場「顏色革命」,便可以令到香港變天,實在有點天真。

此外,甘地是位苦行僧式的人物,包括素食、獨身、默想、禁欲,全無私念,他推行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能得到印度廣大人民的擁護,是因為心存大義,大公無私。相對於香港那些私下收取外國資金而把自己打扮成「民主化身」的政客,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次。

還有一個重點,甘地的「非暴力」是說得出、做得到:一九二二年北方邦的「不合作運動」引發了警民衝突,甘地馬上毫不猶豫把運動中止,用實際行動兌現自己的承諾。但香港的「佔中」三子和政客們不僅食言,而且對目前的亂局「沾沾自喜」。所以,政客們的「不合作運動」,不僅難以得到民眾支持,且只會更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