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坦言集:香港困局源頭

我不喜歡陳佐洱。但說實話,陳佐洱為人不錯。八十年代,他在福建從事新聞工作時,我們一起在當地考察,他頗為友善。我不喜歡他的原因,是他在回歸前後所代表的港澳辦對香港的政策立場。

當時,陳佐洱認為港英搞太多社會福利,會弄致香港「車毀人亡」。他主要着眼中英角力,卻中了英國布下的陷阱。須知道英國早在七十年代派麥理浩治港,便是要營造一個比內地大大優勝的香港社會,以爭取香港續約繼續為英國殖民地,遂一改之前香港的貪污舞弊,建設落後。即使續約無望,香港建設速度放緩,但還是按着麥理浩的方向有所發展。惟社會福利投入增加,除了英國之政治目的,也的確使大多數港人得益。

可惜,港澳辦偏聽香港地產商與港商,竟然公開反對社會福利投入,並因此使回歸之後,曾蔭權可借亞洲金融危機削減公屋、福利和醫療教育的政府開支。即使近年社會福利開支有所復增,惟那十多年的打擊,應是今天香港社會問題與困局的源頭,陳佐洱與當時的港澳辦難辭其咎。

今次陳佐洱來港的演講內容恰當,切中時弊,令人刮目相看,只是來遲了十多二十年。九七回歸,中國勝利,主權取回,但如陳佐洱所說,人心未回歸,治權還在爭持,司法在英國操控,這場慘勝結果不知如何。香港回歸,應該說,這是英國的深謀遠慮與長期部署,打垮剛剛擁抱所謂資本主義的土八路。

這是香港的悲哀,中國的悲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