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玩政治要多學古文

像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或「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高中範文再納古文不奇怪,奇怪是幾年前為何有不納古文的決定。

有說古文落伍,因古文用文言,乃古人所書,比起今人所講,又或網絡上所用火星文,現代人一看,自然覺得out。但古老當時興者又大有人在,像鄧麗君唱完王菲唱的「明月幾時有」,便拿蘇軾詞譜上時代曲;像黃安唱的「昨日像那東流水」,不過把李白詩搬字過紙,當年唱紅內地卡拉OK,陪伴改革開放一起成長;到現在的周杰倫、方文山,諸如《東風破》、《菊花台》等,基本也不用白話寫詞,年輕人一樣喜歡。文言於此不但不落伍,反而潮得很。

又有說學古文要背誦,求學固然不鼓勵死背,但要背誦不過是考試出題者的要求,不是古文的問題。古文多排比押韻,易於記憶背誦,看多了自可脫口而出。中國文化,從孔子起便看重溫故知新,喜布新但不喜除舊,慣於把新事物納入舊文化,諸如改革開放的前提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要在共產黨領導之下。重點在「化」字,訓育教化不行,便來潛移默化。

古文詞句精煉,對從政者尤其重要,皆因政治講求微言大義,像集體意識、機構提名,用詞雖白,但用意古,一來語意未盡,便有發展餘地;二來不用說破,便有轉圜餘地。相較之下,今年施政報告標題屬敗筆,不玩文言玩白話,甚麼「讓有需要的」、「讓年青的」,言詞累贅,失了古意,反而抓不住重點。玩政治,始終要多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