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官禍港殊可恨 廢物當寶最堪悲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早產嬰兒林廷謙亟須到台灣接受手術,但父母為醫療費用發愁,故事經本報報道後迅即引起極大反響,善長仁翁紛紛解囊及送上祝福,為小謙謙重獲新生帶來希望,既令人感動,亦令人遺憾。如果不是香港醫療水平有限,命懸一線的小謙謙又何必遭受越海求醫的折磨呢?

香港本來擁有亞洲一流的醫療技術及水準,在兩岸三地更是首屈一指,可惜近年來每況愈下,不少病人被迫轉往台灣或其他地區求醫。多年前,患先天性單邊肺部發育不全綜合症的蔡文茵小朋友遠赴台灣接受植入氣管支架手術,如今同病相憐的小謙謙又將踏上征程,加上馬尼拉人質慘案傷者易小玲亦到台灣接受整形手術,本港醫療質素備受質疑。更尷尬的事情還在後頭,曾主治易小玲的威爾斯親王醫院醫生踢爆,只因前食衞局局長周一嶽說過易小玲「兩周內不用再做手術」,院方為免周局長尷尬,拒絕為她做補救手術。

周一嶽一句不負責任的官腔,竟然政治干預治療病人的臨床決定,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是冷酷的事實。「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七受訪市民批評周一嶽涉及濫權,影響醫療決定;兩成八認為周一嶽並非整形醫生,信口開河不負責任;另有兩成八批評周一嶽做騷探病,最終卻害了病人。對於威院為照顧周一嶽的「面子」而延誤救治易小玲,四成七不滿醫療亂象叢生,病人福祉被犧牲;兩成五批評公院變成揣摩上意的擦鞋機構;兩成一批評長官意志凌駕病人利益。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過去三年間易小玲在威院共做了三十三次整形手術,全部失敗,轉到台灣接受一次手術就非常成功,港台兩地的醫療水準孰高孰低,孰優孰劣,一目了然。可笑的是,本港醫療當局不是知恥近乎勇,反而諸多藉口狡辯,甚至被指不願提供易小玲的完整病歷,可見差劣的不僅是醫療水平,還有醫德。

曾經讓市民引以自豪的公共醫療,如今成為香港的恥辱,周一嶽尸位素餐堪稱罪魁禍首。事實上,周一嶽任內醫療亂象百出,無奇不有,打錯針、派錯藥、輸錯血、割錯器官等醜聞幾乎無日無之,不知多少市民無辜受害,不知多少市民踏入枉死城。古人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本港醫療水準江河日下,周一嶽贏得「一周一鑊」的綽號,就是明證。

如果說周一嶽任內八年有何「貢獻」,那就是讓香港醫療變成世界笑話,雖然他已經下台,但禍港殃民的危害至今仍不斷浮現。最莫名其妙的是,周一嶽非但未受懲罰,反而獲現屆政府委任做平機會主席,等於在市民的傷口上撒鹽。正如民調顯示,四成九受訪者批評當局用人不當;兩成五質疑當局無決心撥亂反正;一成九批評庸官毋須受罰卻獲委任,顛三倒四。現屆政府上任以來民望低落,寸步難行,其實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