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斷交與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正期待進入政治對話的階段,但突如其來的岡比亞與台灣斷交,引起台灣重新檢視兩岸關係發展的動態。

自○八年以來馬英九推動了兩岸交流的巨輪,也享受了和平紅利,但岡比亞的斷交對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是一項重大打擊。不過民間於長期以來認為凡是邦交國斷交均是北京挖牆角,在制式反應下,對大陸難免浮現了不友善的社會氛圍,台外交部也強調斷交非大陸因素,可是不滿北京情緒依然潛存,外交上的動靜極易激發民間反彈,民意未必正確,但民意會給政府造成壓力。

馬英九現聲望低迷,加之民進黨炒作此為攻擊馬政府的議題,現要他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大闔,恐怕是不太切實際。因之馬於兩岸政策上會步步為營,小心謹慎,不希望成眾矢之的。現有服貿協議、兩岸互設辦事處議題均卡在立法院,恐今年內都難以通過,更遑論兩岸政治對話之開啟。

尤其明年是選舉年,面對七合一選舉政治當道民粹橫行,兩岸問題將不會是優先的議題,因之兩岸關係的進展必受影響,不容過於樂觀。

兩岸都應珍惜和平發展得來不易的成果,累積的互信仍有待加強,因之北京對岡比亞的作為應謹慎應對,不應接招,不要給予即時援助或建交,否則兩岸關係必受重大的衝擊。

台灣最擔心的是會產生骨牌效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等中南美洲國家也會動搖,就怕沒有了籌碼。在大陸崛起的強大經濟實力下起了磁吸效應,台灣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弱國無外交反映了殘酷的國際政治現實,只有兩岸的良性循環,台灣外交危機才不至於很快到來,拋棄情緒持續兩岸和平發展的道理,台灣才能走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