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腫脹無痛 慎防有癌

「仲以為右眼見到鬼。」樂觀的阿珊健康一直良好,三年前右眼突然出現重影及頭暈,自以為耳水不平衡求醫,經電腦掃描及驗血檢查,發現她的腦部及骨髓有癌細胞,初期以為是腦癌,最終確診患上淋巴癌,分類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急性B細胞淋巴癌」。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淋巴癌的成因不明,病徵亦不明顯,容易被誤以為是普通感冒被忽視,建議醫生及病人都要提高警覺性。

梁憲孫指,淋巴癌的病徵包括咳嗽氣喘、發熱、出汗、消瘦、全身痕癢及疲倦,病徵不明顯容易被忽視。「一般病毒感染都會令淋巴結腫脹,一般會有痛感;若發現淋巴結持續腫脹而不痛,便需提高警覺,有可能患上淋巴癌。」

他解釋,淋巴癌種類逾百,其中約一成為「霍奇金淋巴瘤」,其餘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病發年齡約卅歲,治愈率較高及復發率較低;後者病發年齡約五十歲,由於當中包括不同細胞種類病變的腫瘤,其治愈及復發率參差。

新增病例飆升18%

病發時僅廿五歲的阿珊,病情惡化速度極快,治療期間更不幸感染肺炎,需入住深切治療部,其後接受多次化療、標靶治療、電療及一次骨髓移植,終在一一年底康復。她近日在工作坊分享:「我覺得有病係個天要叮醒我,更珍惜時間,做我人生想做嘅事。」她哽咽說,「關關難過關關過」,深信自己熬得過治療,之後再沒有熬不過的路。

據醫管局數字,一○年淋巴癌新增個案為八百四十六宗,比○五年的七百一十二宗,上升一成八。梁醫生指,環境因素及人口老化可能是個案上升的原因,死亡率高達四成半或與患者年齡高有關,強調醫學不斷進步,近十年出現的標靶藥令不同的淋巴癌治愈率上升約兩成,又有更多藥物紓緩治療的不適,呼籲患者樂觀積極接受治療。

香港血癌基金會將十二月底前舉行關注淋巴癌的微電影比賽,詳情可瀏覽網頁www.hkbcf-microfilm.com.hk。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