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鳳玲】在他們眼中,無廢物!兩位前室內設計師,以不同的方式貫徹同一理念:Stanley「左鋸右砌」親手打造「無廢」工作室,將平凡的家具變成獨一無二;Sheung絞盡腦汁拯救被遺棄的物料,開班教授如何把舊衣服「轉世」成為地氈。
石沉沉的工業大廈中,藏着一個「綠」意盎然的工作室,不是指室內種滿植物,而是每一件家具都符合環保原則,甫進入就見以舊家具「重組」拼成的書架,上面有以多個塑膠樽底串成的吊飾,遠處還有以卡板再造的梳化,殘留於卡板的紅字令梳化添上點點「設計味」,加上以膠袋和雜誌再造的吊燈,令工作室與別不同。
「你可以當佢係廢物,但我會當佢係物料。」廿八歲的工作室主人Stanley指着家具介紹,對自製的再造家具洋洋得意。約兩年前,他辭去工作,一手一腳「揼」出「無廢空間」,「我自己鍾意DIY,學吓、肯做就得o架啦。」
工作室中央傳來Sheung的聲音:「你哋(學員)可以將唔要嘅衫都織上去。」她與Stanley於大專時期相識,為廣傳「物料再設計」概念,Sheung從今年暑假開始租用Stanley的工作室,開班教授「再設計」作品,「對你無用嘅嘢,可能對其他人有用,只要肯發掘多啲。」
Sheung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學員躍躍欲試,先裁好地氈底大小,再把舊衣服剪成布條,把布條逐一繫上地氈底。布條七彩繽紛,有棉質,亦有絲質,「織織復織織」,完成品各有特色。「希望佢哋(學員)第日見到地氈,就會記起有舊衫可以織上去。」她更自創新織法,啟發學員在日常生活發掘更多環保點子,「最想梗係佢哋(學員)多啲留意身邊嘅嘢,諗多啲設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