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受訪者願付廿蚊垃圾費

收費水平是垃圾徵費諮詢爭議點。有政黨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二受訪市民接受每戶每月不逾廿元垃圾費,兩成半接受每月廿一至四十元,較諮詢文件建議的三十至七十四元水平為低。有物業管理業界人士稱,執行垃圾徵費將增加管理行政費,最終轉嫁市民身上,且會衍生非法棄置問題,認為當局應簡化徵費行政措施。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稱,市民對垃圾徵費的反應出奇地好,但承認具體落實細節挑戰重重。

有政黨就家居垃圾徵費訪問九百六十名市民,結果發現,六成六受訪者接受每月垃圾費廿元或以下;接受每個月四十一至六十元、六十元以上的受訪者,分別只有百分之六及百分之三。

近七成不滿回收工作

此外,近五成受訪者反對按每幢大廈收費,再由每戶攤分垃圾費;近七成認為政府現時的垃圾回收工作做得「麻麻」或「好差」。

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義務秘書楊文佳昨出席《城市論壇》時稱,徵費後倘由管理公司為住客收垃圾,屋苑或需增加監察設備,以及增聘保安員,涉及的新收費將轉嫁住戶。他續指,現時部分舊式單幢樓宇沒有垃圾房,居民習慣將廢物棄置路邊垃圾箱旁,實施徵費後要求居民將廢物自攜到垃圾收集站,或會有非法棄置問題。

管理公司執法處境尷尬

他建議,當局設減免水費等津貼予廢物回收量高的市民,提供積極減廢誘因。

陳智思指,不論是垃圾收集站,或廚餘及廢物回收設施,都需要方便市民,垃圾徵費及回收措施方能落實。他亦憂慮,大型屋苑若按戶徵費,管理公司或要化身執法者,追究非法棄置廢物的住戶,處境甚為尷尬。但他指諮詢展開至今,市民普遍支持徵費,故相信重要的是做好回收配套,讓市民有辦法分類回收,減低應繳的垃圾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