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明日之鱟

保育不再是紙上談兵,大人「細路」齊以行動做好「海陸保育」。逾百名中學生早前展開「不思議之旅」,擔任「綠色保母」,飼養史前生物馬蹄蟹(學名「鱟」,粵音後),五個月後將小寶貝放歸泥灘,更為牠們「打掃」新居。海中亦有一群義工潛水標籤海馬,透過定期「探訪」,了解其生活習性,長遠望可幫助海馬繁殖。

本月初,來自三十間中學逾百名學生齊集大嶼山水口灣泥灘,小心翼翼拿出大小各異、已在校內飼養五個月的馬蹄蟹,準備放歸。「綠海龜都有條例保護,希望馬蹄蟹都有。」中四學生刁焯盈感嘆馬蹄蟹數量銳減,透過親手「育鱟」,她自覺「多咗份使命感」宣揚保育意識。另一位中四學生趙詠浩則腼腆地說:「真係好想錫佢一啖!」他在泥灘走動時總是慢動作,深怕踩傷已「鑽」入泥灘的馬蹄蟹。

義工潛海了解海馬稀少

「你哋(馬蹄蟹)要做好朋友呀!」「囝囝囡囡」在最後的囑咐聲中消失於泥灘,一眾「鱟父鱟母」開始俯身彎腰拾起泥灘的垃圾,為小寶貝營造安樂窩。裝得滿滿的垃圾袋,是人類破壞環境的鐵證。除了期望馬蹄蟹快高長大,趙同學更希望大家能尊重其他生物的家。

海洋同樣泛起「保育潮」。上周三早上九時許,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工作人員及三位義工無懼當日的狂風暴雨,齊到海底尋海馬。他們會為找到的海馬套上號碼標籤,每隔一個月就再次登門造訪,以了解海馬的長期生存狀態,望在將來可有助增加海馬數量。

義工嘉嘉和Charmaine一向是「綠色一族」,嘉嘉出席「無翅喜宴」會「畀double人情」,Charmaine連自己「擺酒」亦無魚翅菜式。活動令嘉嘉醒覺「舖頭啲海馬仲多過海嗰啲」,Charmaine亦驚訝「之前都唔知原來真係得咁少海馬」。所以,即使要特意請假、「瞓少幾個鐘」,二人仍願意「赴湯蹈海」,希望自己小小的一步可以推動社會的一大步。

記者馬鳳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