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

坦言集:埃及兩難之處

埃及革命後的問題,是普選不足以把革命轉歸民主政體。反對穆爾西的勢力所持理由是:他當選總統時只有極微弱的多數票,認受性不強;上任後民望大跌,表示民眾抗拒和不滿;政績不佳,顯示政府能力不足。因此,反對派要穆爾西即時下台,不等待幾個月後的國會大選和還有三年的總統任期。

反對派充滿革命熱情和理想,追求第二次革命,把埃及所有問題歸咎於穆爾西政府,黑白分明,不需等待,也沒有期待。革命是要即時推翻政權,方法就像一一年革命那樣,用示威抗議遊行來癱瘓政府、政治與社會,迫使總統下台。換言之,前年革命後的民主選舉結果被推倒重來,因為反對派不滿意,也不願意用民主選舉的方法來解決他們對穆爾西政權的反對。

穆爾西民望雖低,他背後是革命後埃及最大的全國組織——穆斯林兄弟會,以及民主選舉的合法性。因此,反對派的示威抗議遊行遭受到穆爾西支持者的反示威、反遊行;也因此,民眾衝突與警民衝突夾雜,死傷枕藉。

最大的危機是,政府與反對派的政治抗爭僵持不下,政治長期不穩定,令本已十分困難的經濟急劇惡化,政治抗爭的危機大有可能演化成為「飢餓者的革命」。

埃及現時處於貧窮線的人口佔半數,糧價急速上漲,民眾難以支撐。第二次革命若引發「飢餓者的革命」,社會勢將陷入全面混亂,屆時若軍隊不介入,便會出現無政府狀態;但若軍隊介入,革命則會被全盤否定。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