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沙士令港人不敢回憶也未能忘記。今天(六月廿三日)是世界衞生組織除去香港「沙士疫區」污名十周年紀念日,一場沙士奪去無數人寶貴生命,但亦孕育出一批堅守公立醫院服務為人生目標的醫護人員。因照顧分流病人感染沙士的女護士病到近乎藥石無靈,幸獲其他沙士康復醫護捐出血清注入體內成功擊退沙士;當她無助欲輕生時,獲當時一起工作的初級醫生執手祈禱祝福,種種經歷讓她與眾醫護建立「血濃於水」關係。
香港沙士互助會昨舉行除去疫區名稱十周年紀念活動,除大批沙士康復者及家屬出席外,當年統籌抗疫工作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行政總裁梁栢賢、「沙士英雄」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甚至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現任聖保祿醫院院長何兆煒也罕有出席,眾人更感謝當年因照顧沙士病人受感染殉職的醫護,包括謝婉雯及鄭夏恩醫生等。
十年前只有廿幾歲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護士蔡詠儀不幸感染沙士。她憶述,沙士期間被派到8D分流病房,曾照顧一名疑有高度傳染機會的病人後持續發燒,次天X光肺部已受病毒感染需即時隔離。住院廿多日,生日也在病房度過,但服用各種藥物也沒改善,差點轉往深切治療部留醫。適逢中大正研究用血清治療沙士,醫生將已康復醫護的血清注入蔡詠儀體內對抗病毒,令她成功康復,還流着「醫護的血」:「捐贈者不留名,更令我覺得佢哋全心幫病人,唔係諗自己嘅貢獻值唔值得表揚。」
蔡詠儀康復出院初期心情低落,更曾想過跳窗輕生。幸獲現職威院內科副顧問醫生蘇藹欣安慰,令她越過難關,無懼病毒。蘇藹欣憶述,當時僅是行醫三年、脫離家人獨立生活的年輕醫生,即使感染病毒也無任何大包袱,沙士讓她領悟,醫生不能單憑醫術,更需學懂關心病人。蔡詠儀更笑言,在威院經歷過生離死別,從沒想過轉職離開「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