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公營房屋地 25項研究有排搞

【本報訊】覓地建公營房屋難,公屋輪候冊申請又突破廿二萬大關,但運輸及房屋局文件披露,探討具潛力的公營房屋用地,須進行多達十五至廿五項技術研究,數目驚人。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批評:「米缸無米,還要慢慢研究?」他指過往研究時間長達五、六年,應壓縮至一年內完成。

運輸及房屋局提交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文件稱,所有用作興建公屋及居屋的用地,本身均存在若干地盤限制和技術問題,必須先行解決,才可以發展。這是公營房屋發展的規劃及設計過程中重要一環,當局會草擬規劃大綱,徵求其他部門同意,並諮詢地方組織和區議會,再為規劃大綱定稿,交由規劃署的地區規劃會議批核。

王坤促由六年壓縮至一年

政府指出,一般須為具潛力的公營房屋用地進行共十五項研究,並會因應個別地盤的特色和限制,可能需要進行額外的特定研究。舉例說,如用地曾作工業用途,須進行土地污染評估,例子包括前新蒲崗工廠大廈地盤的公屋發展,及宏業西街居屋發展。根據評估結果,可確定有關用地是否存在污染,及找出污染的種類和程度,並在有需要時提供相應處理方法。

房屋委員會前委員王坤說:「研究應同期進行,但合併進行不是求其,過往研究需時五、六年,如今米缸無米,便要加快,不能超過一年。」他認為,部門之間的文件往來程序可以減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