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本性差劣者難建功立業

中國歷朝歷代君王之中有不少是「胸懷大志」,想把國家治好、幹出一番事業的。

然而,因為「本性」差劣,底子不好,終究還是一事無成,提出的治國方略也得個講字。例如五代十國時,前蜀高祖王建就是這樣的「小國君王」。

王建生於大唐宣宗元年,少年無賴,盡幹屠牛、偷驢、販私鹽等勾當,花名「賊王八」。後來唐末天下大亂,王建從軍,攻陷成都。朱全忠滅唐後,王建四川建立蜀國。

王建立國最初是有大抱負的,也明白治國要怎樣做才能最好。他很佩服當年劉備、諸葛亮入蜀時的功業和治國之道,他下詔獎勵農桑說:「昔劉先主入蜀,諸葛武侯勸其閉關息民,十年而後舉兵……」他也重視人才,重用韋莊、毛文錫等跑到四川避難的晚唐文士。時人稱讚王建:「蜀主起於卒伍而能親用儒生。」使前蜀「典章文化有唐之遺風」。王建治國看問題很準,他說:「革弊從新,去華務實,凡有利於民者,不得不用,有害於民者,不得不除;公平必致於民安。富庶自成於國霸。」這些見識,多少今人而不及也。

然而,因為王建本性差劣,極好色,胡作非為,故其治國方略大多泡湯。他重用人才,卻又搶奪人才的女人。例如大臣韋莊有一寵姬,「姿質艷麗,善詞翰」。

王建以教內宮為名,將她強行奪去。韋莊倍感羞辱,傷心欲絕,作《謁金門》一闋:「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新睡覺來無力,不忍看伊書迹。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後來那姬聞之,「不食死」。

看來,為政者人品差劣是致命傷,無論他識見多麼超卓,主張多麼正確,壞事幹得多,必成無道之人,無業可建也。